企业性质与规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的中型和小型企业。申报认定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须是有效期内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合规经营:企业未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失信主体名单,提供的产品(服务)不属于国家禁止、限制或淘汰类,近三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含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质量、环境污染等事故以及偷漏税等违法违规行为。
满足认定标准:需满足专、精、特、新、链、品六个方面指标(到期复核企业暂不要求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不低于5%)。
化指标
截至上年末,企业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到3年以上。
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例不低于70%。
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不低于5%。
精细化指标
公司治理规范、信誉良好、社会责任感强,生产技术、工艺及产品质量性能国内。
截止上年末,企业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
注重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环节,至少1项核心业务采用信息系统支撑。
取得相关管理体系认证,或产品通过发达国家和地区产品认证(协会行业认证)。
特色化指标
主导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
享有较高度和影响力,拥有直接面向市场并具有竞争优势的自主品牌。
创新能力指标
近三年获得科技奖励,并在获奖单位中。
近三年进入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50强企业组名单。
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近2年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均不低于3%;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5000万元 -1亿元的企业,近2年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均不低于6%;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满足近2年新增股权融资总额(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实缴额)8000万元以上,且研发费用总额3000万元以上、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比重50%以上。
自建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设立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
拥有2项以上与主导产品相关的I类知识产权,且实际应用并已产生经济效益。
一般性条件(满足三项):
创新直通条件(满足一项):
产业链配套指标:位于产业链关键环节,围绕重点产业链实现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发挥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等重要作用。
主导产品所属领域指标:主导产品原则上属于以下重点领域:从事细分产品市场属于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或符合制造强国战略重点产业领域;或属于网络强国建设的信息基础设施、关键核心技术、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领域等产品。
企业基础材料: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报统计局的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包括行业代码及分类说明;新一期社保缴纳证明,如使用合并报表财务数据,需包含合并范围内相关企业的社保缴纳证明。
财务审计材料: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2022、2023、2024年度审计报告。财务审计报告未列明该年度研发费用支出金额的,提交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
融资证明材料:上年度营收5000万以下企业提供近2年内新增股权融资额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验资报告,增资协议、投资协议及相应的股东支付凭证等。
市场占有率说明:2024年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说明文件,包括产品名称、细分市场规模、市场占有率等。
知识产权材料:与主导产品相关的Ⅰ类知识产权一览表,包括国内发明专利及其他Ⅰ类知识产权的认定证书。
人员情况材料:2023年12月、2024年12月的社保缴费记录及在职研发人员名单(营收5000万元以下企业)。
管理与认证材料:质量管理体系认定一览表及佐证材料;发达国家或地区认证一览表及佐证材料。
信息化应用材料:企业至少1项核心业务采用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研发设计CAX、生产制造CAM、经营管理ERP/OA、运维服务CRM、供应链管理SRM等支撑的佐证材料,提供采购协议和系统截图;如企业使用自己开发的系统,请提供闭环的立项、开发、使用等资料及系统截图。
自主品牌材料:企业拥有的自主品牌一览表,及相应的佐证材料,如产品注册商标证或产品或服务已实现收入的其他佐证材料。
奖励荣誉材料:科技奖励证书;近3年进入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50强企业组名单的证明材料及获奖证书。
企业自评与准备材料
自我评估:企业对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中的认定条件进行自我评估,判断自身是否符合申报资格。
准备材料:如果确认符合条件,企业应开始着手准备所有必需的文件和证明材料(如上述申报材料清单),并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在线提交
登录平台:企业需登录指定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或其他官方指定的在线申报系统。
填写信息:按照系统的提示准确填写企业基本信息、申报信息等内容。
上传资料:将准备好的电子版材料按照要求上传至申报平台。注意材料的格式和命名规范,以确保审核顺利。
地方初审:企业所在地的市级或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企业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核,检查材料的完整性和合规性。
专家评审
组建评审团队: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团队,对各地推荐的企业进行综合评价。
评分评估:专家们依据既定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打分评估,重点关注企业的化程度、经济效益、创新能力、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表现。
现场核查:必要时,评审组可能会对部分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核实其生产经营状况及申报材料的真实性。
公示认定:经过评审后,符合条件的企业将进行公示认定。
确保申报材料真实、完整,严格按照要求准备和填写,避免因材料问题影响审核结果。
注重企业在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产业链配套等方面的表现,提前规划和布局,以满足认定标准。
关注申报时间节点,及时登录指定平台进行申报,避免错过申报机会。
在申报过程中,如有疑问,可咨询当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或的项目申报服务机构。
了解更多可以致电咨询;
常理企业服务旨在为客户创造价值,提供品质服务,请您放心。十年+经验咨询老师,全程跟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