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度可编程控温箱式氧化铝陶瓷烧结马弗炉1700度可编程控温箱式氧化铝陶瓷烧结马弗炉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的温控系统与稳定的材料性能表现。该设备采用模块化PID智能算法,可实现±1℃的恒温精度,配合氧化铝陶瓷纤维炉膛的均匀热场分布,有效解决了传统烧结过程中因温度波动导致的陶瓷件开裂、晶相不均等问题。在高温段(1500-1700℃)运行时,多层莫来石隔热层与风冷式双层炉壳结构能将表面温度控制在60℃以下,大幅提升实验室安全等级。
针对不同陶瓷材料的烧结需求,用户可通过7英寸触摸屏预设多达30段升降温曲线,系统自动记录并优化工艺参数。例如在氧化锆陶瓷烧结中,通过设置阶梯式升温程序(如200℃/h至1200℃后切换为50℃/h缓升),可精确控制晶粒生长速度,获得密度≥99%的致密烧结体。设备标配的K型热电偶与红外补偿系统的双路测温模块,即便在1700℃极限工况下仍能保持0.3%FS的测量精度。
1700 度可编程控温箱式氧化铝陶瓷烧结马弗炉是一种常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对氧化铝陶瓷等材料进行高温烧结处理的设备。以下是其相关介绍:
结构设计炉膛:通常采用日本技术真空吸附成型的优质 1800 型氧化铝多晶体纤维无机材料1。这种材料保温性能好,耐用,拉伸强度高,无杂球,纯度高。炉膛内表面涂有进口的 1800 度耐高温隔热保温涂层,可提高反射率及炉膛的加热效率,同时延长炉膛的使用寿命,节能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国内纤维材料。
加热元件:一般选用优质硅钼棒作为加热元件。硅钼棒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和稳定性,能够承受较高的负荷,发热效率高,可快速将炉膛内温度升高到 1700℃,并且使用寿命长。
炉体:为双层炉壳结构,配有风冷系统。外层一般由碳钢或不锈钢制成,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腐蚀性;内层采用耐高温材料,两层之间填充陶瓷纤维等保温材料,可有效减少热量散失,降低外壳温度,同时风冷系统进一步保证了外壳表面温度处于较低水平,保障操作安全。
通过硅钼棒加热元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炉膛内温度升高。温度控制系统利用智能 PID 调节技术,通过 B 型热电偶(测温范围 0 - 1820℃,高温稳定性优异)实时监测炉膛内温度,并将温度信号反馈给温控仪表。温控仪表根据设定的温度值和反馈信号,自动调节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实现对炉内温度的精确控制,控温精度可达 ±1℃。可编程功能则允许用户根据材料的烧结工艺要求,预先设置多段升温、保温和降温程序,使马弗炉按照设定的温度曲线自动运行,完成复杂的烧结过程。
性能特点高温稳定性:能稳定达到 1700℃的高温,可满足氧化铝陶瓷等材料在高温下的烧结需求。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温度波动小,有助于保证烧结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温度均匀性好:合理的加热元件布局和优质的炉膛材料,使得炉膛内有效加热区域的温度均匀性良好,一般可控制在较小范围内,确保被处理材料受热均匀,有利于提高陶瓷烧结的一致性和性能。
可编程控温:配备智能 PID 控温仪表,具有程序功能,可编 30 个或更多程序段4。用户可根据不同的陶瓷材料和烧结工艺,精确设定升温曲线,包括升温速率、保温时间和降温方式等,实现自动化的温度控制过程,减少人为操作误差,提高实验或生产的可重复性。
安全性能高:设有多种安全保护装置,如超温报警、断偶保护、漏电保护等。当温度超过设定的上限值或热电偶出现故障时,系统会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并切断电源,以防止设备损坏和实验事故的发生,保障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主要应用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厂企业等行业实验室,为氧化铝陶瓷材料、金属材料、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等提供高温热处理环境4。在氧化铝陶瓷烧结方面,可用于制备高性能的氧化铝陶瓷制品,如陶瓷刀具、陶瓷基片、陶瓷轴承等,通过精确控制烧结温度和时间,改善陶瓷的微观结构,提高其硬度、强度、耐磨性、绝缘性等性能。此外,还可用于其他耐高温材料的烧结、退火、回火等工艺研究和生产过程。
为适应特种陶瓷研发需求,该型号创新性加入了惰性气体保护接口与真空抽气单元,用户可选配氧化铝坩埚支架或碳化硅烧结板等工装。实际应用数据显示,在连续烧结100批次氧化铝基板后,炉膛温度均匀性仍能维持在±5℃范围内,加热元件电阻值变化不超过2%,印证了设备在工业级连续作业中的可靠性。后期可通过软件升级接入MES系统,实现烧结工艺的数字化管理与远程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