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成为多地政策支持的核心方向之一。为此,各级政府陆续设立“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专项”,重点扶持具备创新能力、协同价值和产业带动效应的典型项目。
那么,这一专项具体支持哪些类型的项目?申报时需要关注哪些关键点?本文为你逐一梳理。
一、专项支持背景与目的
该专项政策旨在:
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促进服务业向专业化、数字化、平台化延伸
实现制造与服务的“互补共生”,打造产业新生态
通过资金支持、试点示范、要素保障等方式,鼓励企业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融合开展创新项目。
二、重点支持方向
不同地区具体设置可能略有差异,但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核心方向:
1. 制造服务一体化项目
鼓励传统制造企业布局设计、研发、运维、售后、服务外包、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环节。
✔ 典型案例:设备厂商开展智能运维服务、提供基于数据的定制方案
2. 服务平台型项目
支持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数字化运营平台等,推动制造环节数字化转型。
✔ 适合主体:平台型科技企业、工业软件开发公司
3. 新业态融合示范项目
鼓励围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远程服务等新模式开展落地应用。
✔ 重点方向:5G+工业、AI+生产调度、双碳背景下绿色服务创新等
4. 服务型制造典型企业培育
支持具备行业引领性的“制造+服务”企业,发展增值服务、延伸价值链,培育新增长点。
✔ 支持形式:补助、奖励、示范挂牌、融资引导等多元手段
5. 专精特新“小巨人”融合发展
鼓励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关键环节技术瓶颈,同时提升服务能力,实现“从产品到方案”的跃升。
三、适合哪些主体申报?
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制造类企业
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运维、供应链服务公司
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相关服务机构
拥有制造背景并向服务端拓展的创新型企业
具备试点示范价值的政企合作平台
四、申报注意事项
项目需具备实际落地基础,虚拟化或纯咨询项目通常不予支持
制造与服务要融合紧密,不能简单拼接,建议强调数据驱动、系统集成、价值闭环
经济和社会效益需可量化,如产值增长、就业带动、示范复制性等
配套资金与投入能力要足够,不少地方要求申报方自筹比例不低于30%
建议尽早准备:项目申报书、商业计划书、财务测算、产业关联说明等
五、结语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专项,既是政策引导方向,也是产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制造业的未来不仅靠硬件,更靠服务力;服务业的升级,也离不开制造深度参与。
对于具备“制造+服务”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来说,现在正是提升项目影响力、争取政策支持的好时机。
如你希望了解具体地区政策口径、申报评分标准、可包装的项目路径,欢迎留言,我们可提供定制化的辅导材料、申报文本支持与评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