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并购国外公司股权或进行海外投资时,需完成 ODI(境外直接投资)备案,流程涉及发改委、商务部门及外汇管理局的审批。以下是具体申请步骤和注意事项:
项目论证:评估目标公司的资产、法律、市场风险,确定投资可行性。
资金来源证明:确保资金合法(如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等),需提供银行对账单或融资协议。
权限划分:
核准:涉及敏感行业(如、能源)或敏感国家/地区(如美国、欧盟部分国家)。
备案:非敏感行业和地区(地方发改委或国家发改委)。
材料清单:
项目申请报告(包括投资主体、目标公司、资金来源等);
境内企业营业执照、审计报告;
境外投资真实性承诺书。
通过 "对外投资合作信息服务系统" 提交申请:
《境外投资申请表》;
境外投资协议或并购合同(需翻译成中文);
目标公司注册文件及股权结构图。
注意:若投资涉及敏感行业或国家,需商务部核准。
持发改委/商务部批文,到银行办理 外汇登记(业务登记凭证)。
需提交《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申请表》、资金来源证明等。
敏感行业限制:
禁止投资境外、色情等行业;
限制投资房地产、酒店、娱乐业等(需额外论证)。
多部门协同:
若并购涉及国有资产,需国资委审批;
若目标公司涉及技术出口,需通过科技部审查。
时间周期:
发改委/商务部审批通常需 20-30个工作日(材料齐全情况下);
全流程可能耗时 2-6个月(复杂项目更久),如果委托代办机构办理,将缩短至1个月左右。
Q:ODI备案失败的原因?
材料不完整(如可研报告不符合规范);
投资真实性存疑(如空壳公司并购);
涉及敏感领域未通过审查。
提前咨询机构(如律所、ODI代理),确保材料合规;
分步沟通:先与地方发改委/商务局预审材料,避免返工;
关注政策变化:如2023年对半导体、AI等行业的境外投资加强监管。
如需具体文件模板或新政策解读,可提供进一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