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钢铁行业低迷已成不争事实,对于“十二五”时期的钢铁业来说,“绿色发展”已是毋庸置疑关键词。但如今,在环保新政语境下的“绿色”内涵已悄然升级重构,如果此前的“绿色”定位仅是政策驱动、社会责任,那么现在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迫切需求。
武钢——“绿色工艺”变废为宝
“十二五”以来,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加大环保减排投资力度,带动绿色经济增长点,各项环保指标均不断优化、提升,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多年来,武钢物流公司致力打造“绿色物流”,努力降低货运成本。采用钢架固定、棚车保护的物流模式,替代传统运输固定保护工艺,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收效明显。采取新型物流运输配置后,每年可减少汽车货运材料消耗1000万元。
武钢能源总厂对冶金综合废水进行试验,研究出“管网重组、分质供水、浓盐水外排”的总体对策,开发出微絮凝过滤双膜法脱盐组合工艺、回用水管道腐蚀预防方法,强化废水处理工艺,制定出加强用水管理、加强环保设备维护等14项管理方法,增强北湖、工业港两座污水处理站的运行能力。
同时,将矿渣微粉工艺以炼铁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为原料,用高炉水渣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矿渣粉,使其成为一种用途广泛的新型绿色建材产品。
太钢——做世界上最好的绿色钢铁企业
太钢作出立体化“绿色”战略格局,一方面通过集结世界最先进的全流程工艺技术和主体装备,保证工艺装备的绿色化;另一方面推进全流程、全系统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
目前太钢已经实现焦化不排尘、发电不烧煤、转炉负能炼钢;回收利用副产煤气产生的能量占到生产所需能源的45%,余热余能发电量占到生产用电量的23%,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2%,水渣、钢渣、除尘灰等副产品已全部实现回收利用。
最近,太钢新建的工业废水回收膜处理工程即将投入运行,可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减少新水外购量和新水消耗,降低吨钢耗新水指标,太钢日处理工业废水能力将达到10万吨。
而支撑太钢立体化绿色战略的是坚持不懈、不遗余力的投入。“十一五”期间,太钢先后投资54.96亿元,实施了87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在管理上,太钢以“全球最好”为驱动力,全面开展对标,建立起了绿色发展对标体系,并将绿色发展指标纳入对各单位、各岗位的绩效评价体系,实现了与全工序、全员经济利益的紧密挂钩。
宝钢——“减排”纳入企业年度投资计划
目前,宝钢积极践行环境经营战略,编制并滚动更新能源环保六年规划,策划了一系列污染物减排重点项目和措施,并将减排项目纳入企业年度投资计划。
除了制定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吨钢污染物排放量和固废综合利用率等环保指标,并将指标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完善环保责任监督体系,明确环保责任、监管、技术和服务支持及评价体系,确保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不断完善环保项目推进体制,以重点环保项目为抓手,持续改善各类污染物排放水平,使得二氧化硫、废水、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减排和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突破性进展。
此外,宝钢股份还积极推进粉尘、废水等污染物治理和固废综合利用。(网络)
三级螺纹钢,二级螺纹钢,抗震螺纹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