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场所安全管理制度和程序:企业应建立检查、阻止未载明的货物和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场所、货物装卸和储存区域的书面制度和程序;进出口货物进出的区域应设有隔离设施,以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
2.人员培训:企业须建立供应链安全意识培训制度,对员工进行供应链安全意识的日常培训,员工要了解企业应对某种状况以及进行报告的程序,尤其是对发现可疑人物进行处置的相关规定。
3.信息系统追究制度:企业须建立书面的非正常使用信息系统的追究制度,将非法使用情况(如未授权使用电脑、外来存贮媒介、USB、盘碟等情形)包含在该制度中,并对非正常使用进行识别、鉴定和追究,同时保存有关记录。
1.对AEO认证利害关系认知不足:AEO认证具有一定复杂性,认证周期也相对较长,一些企业可能因此对AEO认证不够了解,导致申请过程中出现问题。
2.高层理解偏差:企业高层对AEO认证的理解和支持对于申请的成功至关重要,如果高层对此存在误解或不支持,那么申请的难度会大大增加。
3.申请能力定位不准确:有些企业可能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申请AEO认证轻而易举,而有些企业则可能过分担心自身能力,觉得自己无力申请。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申请过程中出现问题,前者可能因为过于自信而忽视细节,后者则可能因为缺乏信心而未能充分展示企业的实力。
B.企业自身违规行为注册地址与实际地址不一致,或者规模不够、规章制度不够清晰等。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海关直接否决企业的AEO认证申请。
C.海关管控与企业管理问题1.海关对中小型企业管控不健全:目前海关主要对认证公司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动态性管理方案,而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没有参加海关认证,海关仅根据当场出口报关信息来管理。这可能导致一些中小型企业在申请AEO认证时面临困难,因为他们的管理体系和运营规范可能没有达到海关的要求。
2.企业管理与认证要求不符:部分企业在内控制度、经营情况、贸易安全性层面与海关AEO认证要求不相符合,本身管理模式和管理设备落后,成为申请AEO认证的主要阻碍。
D.其他方面部分中小型企业对AEO认证规章制度欠缺正确对待,没有将AEO认证上升到公司发展战略层面,且认为违背海关相关法律法规的成本会低于AEO认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