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日本食品机械工业协会提供的数字,2000年日本食品工业产值为4700亿美元,食品机械产值为49亿美元;同年中国的食品工业产值仅7900亿元人民币,食品机械产值仅165亿元人民币,食品工业和农业产值之比是0.39牶1。这与13亿人口大国是极不相称的。就是说,中国的日常食品基本上还是以原粮或初加工的原粮为主,工业化食品比例非常低,食品工业产值中仍是烟酒糖茶及饲料为大宗,肉类加工业近几年有所上升,但也只占食品工业产值的8.1%,一日三餐的主食食品的工业化生产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要解决的课题,这个市场也是巨大的市场。
食农产业比例将增食品机械发展有望
农副产品深加工是对农业生产的动植物(包括野生)产品及其物料进行加工的各种工程技术,它是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通过机械工程手段来实现的,加工的产品广泛应用于人们的饮食、动物的饲料、服装鞋帽、医药保健、建筑材料及各种生产、生活用品,其中约有40%是用于加工食品及饲料。2000年食品工业的产值占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39.47%,主要产品是糖、烟、酒、饲料,植物油加工、屠宰及肉蛋加工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我国“十五”规划中,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将由目前的0.3~0.4牶1上升到0.5牶1。到2005年,
肉类加工的比重将由目前的4%提高到10%,即肉类加工量达到600万吨;粮食加工的比重由目前的8%提高到15%,达到8250万吨,食糖、乳制品、液态奶、各种饲料、食用植物油、罐头产量分别达到1000万吨、80万吨、200万吨、2700万吨、3000万吨和380万吨。到2005年上述产业的增量对食品和包装机械的需求将达150~200亿元人民币。
另外,我国每年蔬菜产量4.6亿吨、水果6200万吨、水产品4279万吨、禽蛋2100万吨、鲜薯1.5亿吨,目前的加工贮藏量都很小。例如4.6亿吨蔬菜中,加工贮藏数量仅占5%~10%,主要供出口,每年创汇2亿多美元,而发达国家加工贮藏的数量约占到20%~60%;如果国内需求开始启动,出口再继续增加,翻一番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我国水产品总量已达4279万吨,加工量已占29.85%,已形成十多个门类的加工行业,但内陆水产品的加工量仍然很小。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工设备必须改进
粮食加工的主要问题是粮食资源利用率低,平均利用率还不到70%。与国外相比,同品种面粉的出粉率低2%~4%,同品种大米出米率低4%~5%,粮食加工的设备和工艺都应有较大的改进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粮食加工的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是提高粮食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这是我国的一笔巨
大的再生资源,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对粮食资源的全利用,使副产品综合利用的价值超过稻谷、小麦、玉米自身价值的3~5倍。如米糠的综合利用可生产出几十种食用和工业用产品,使米糠附加值提高60倍,小麦麸皮的综合利用可使麸皮增值5倍,稻壳的综合利用可使稻壳增值3倍,碎米的综合利用可使其附加值增值10倍。总之,我国的粮食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还很低。
水果加工情况也类似,一方面是果皮被作为废弃物处理,一方面又要进口价格昂贵的果胶(果皮提炼物)。当然,搞好综合利用必须是资源相对集中,资金实力雄厚及先进的技术与装备。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综合利用将提上议事日程。
一日三餐形成产业综合效益相当显著
还有一项浩大的工程就是中国老百姓的一日三餐。既要部分保留中国人的膳食习惯和膳食结构,又要让老百姓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主副食集中生产,形成产业化。这样既可以提高粮食、菜蔬的利用率又可以节约能源,解放一大批劳动力。如果在城市能使老百姓一日三餐的成品供应量达到60%,将会增加上千万个就业机会,增加近万亿元人民币的产值,再加上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城乡间的往返运输量,其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从城市居民的收入情况看,该是解决一日三餐难题的时候了。仅此一项,将给食品和包装机械增加3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市场。加上海外有30万家中餐馆,大量海外华人也还保留着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习惯,这一产业出口前景也很乐观。
2001年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总产值353亿元人民币,出口2.24亿美元,国内销售334亿元人民币;进口食品和包装机械14亿美元,国内市场总需求量是460亿元人民币。未来4年(含2002年)按上述分析计算应增加需求200亿元人民币,即2005年国内市场总需求应为650亿元人民币左右,考虑到进口部分应在20亿美元左右,国内食品和包装机械销售额应是490亿元人民币,加上出口部分(估计应在3~4亿美元),国内食品和包装机械总产值折合现价应在540亿元人民币,即每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率才能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