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设备在重载、高频移动的作业环境中,犹如一个个钢铁巨人,而拉力电缆就是连接这些巨人的 “筋骨”,既为其输送动力,又传递控制信号。选对、用好拉力电缆,直接关系到设备的运转效率与矿山的生产安全。
选型:精准匹配设备特性是关键
矿山设备的工作方式千差万别,拉力电缆的选型需紧扣设备的运行特点。对于高频移动设备,如采煤机、掘进机,其电缆需频繁弯曲、拖拽,此时应优先选择柔性结构的拉力电缆。这类电缆采用细铜丝多股绞合导体,配合弹性氯丁橡胶护套,弯曲半径可达到电缆直径的 6 倍以下,能承受每分钟 3 - 5 次的往复弯折,使用寿命比普通电缆延长 2 - 3 倍。例如某型号掘进机专用电缆,经测试可承受 10 万次以上的弯折测试而不出现导体断裂。
针对重载拖拽设备,如刮板输送机、矿用绞车,电缆需耐受持续的纵向拉力,选型时需重点关注抗拉伸强度参数。带有钢丝铠装层的拉力电缆是理想选择,其铠装层可分担 70% 以上的外部拉力,使导体免受拉伸损伤。以常用于绞车的 YGC - F46 型电缆为例,其抗拉伸强度可达 15kN,能满足设备在重载状态下的拖拽需求。
在多尘、潮湿环境中作业的设备,如井下装载机、潜水泵,电缆的防护性能是选型核心。应选用具有 IP68 防护等级的拉力电缆,其密封结构可有效阻挡矿尘侵入和水的渗透,绝缘电阻在 95% 湿度环境下仍能保持 100MΩ 以上,确保设备在恶劣环境中稳定供电。
应用:场景适配决定效能发挥
拉力电缆的应用需与具体作业场景深度融合,才能充分发挥 “筋骨” 作用。在综采工作面,采煤机与液压支架的协同作业依赖电缆的灵活跟随,此时采用可卷绕式拉力电缆,通过设备自带的电缆卷盘实现自动收放,避免电缆拖拽地面造成磨损,某煤矿采用该方式后,电缆更换周期从 1 个月延长至 6 个月。
在井下运输巷道,矿用电机车的供电电缆常铺设于轨道旁,需耐受车辆碾压和矿车碰撞。将拉力电缆穿入钢制保护管,并固定在巷道侧壁 1.5 米高度处,可有效避免机械损伤,同时选用耐油护套材质,抵御巷道内机油、液压油的腐蚀,保障供电连续性。
对于深井提升系统,罐笼与地面的通信及供电依赖长距离拉力电缆,其应用需解决自重带来的拉伸问题。采用分段承重设计,每隔 50 米设置一个电缆承重架,将电缆自重分散到井壁结构上,使电缆导体承受的拉力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确保信号传输误码率低于 0.01%。
维护:延长 “筋骨” 寿命的必要措施
正确的维护方式能让拉力电缆的 “筋骨” 更耐用。定期对电缆进行外观检查,重点查看护套是否有破损、铠装层是否锈蚀;每季度进行绝缘电阻测试,确保其符合设备运行要求;在电缆弯曲处设置导向轮,避免锐角弯折造成内部结构损伤。某矿山通过建立电缆维护台账,定期更换易磨损部位的电缆段,使设备因电缆故障停机的时间减少了 40%。
作为矿山设备的 “筋骨”,拉力电缆的选型与应用直接关系到设备的 “健康状况”。只有根据设备特性精准选型、结合作业场景科学应用,并辅以规范维护,才能让这一关键部件持续为矿山生产提供可靠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