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RS认证的定义
GRS(Global Recycled Standard)认证即全球回收标准认证,是由纺织品交易所(Textile Exchange)制定的国际、自愿性产品标准。该认证旨在确保纺织供应链中的回收材料含量、生产过程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规范,以及化学品的使用限制,适用于使用了回收材料至少达到20%的产品,涵盖加工、制造、包装、贴标、贸易以及分销等各个环节。
二、GRS认证的验证内容
1.再生成分:产品中再生成分需大于20%,认证时会核定产品再生成分的具体含量,通过测试分析等手段确保产品所宣称的再生成分比例准确无误。若企业想使用GRS标识,则再生成分需不低于50%。
2.社会责任:包含遵守劳动法,如合理的工作时间,一般月加班不超36小时;提供合理工资福利、缴纳社保;保障员工健康安全,配备消防栓、灭火器、医药箱等安全设施,有水质报告、急救员安全证书;尊重员工权利,无歧视、强迫劳动等行为;企业还需有环境手册、程序文件,并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若企业已顺利通过BSCI、SA8000、GSCP等社会责任审核,通过认证机构评估后可予以免除考核。
3.化学品管理:企业要有化学品管理方针政策,提供化学品使用说明书(SDS);对化学品的采购、储存、使用和处置进行严格管控,如化学品需有单独仓库和二次容器;确保化学品符合GRS规定的限制标准,不含有害物质,操作人员需佩戴劳保用品并接受操作培训。禁用含APEO清洁剂、全氟化合物(PFCs),必须使用GRS认可的ZDHC(零排放计划)化学品。
4.环境管理:企业需建立环境管理系统,有效管控能源使用,对水、电、气进行检测;做好水资源管理,有蒸汽合同、水处理证明、水使用的发票和记录;加强废弃物管理,有沉淀物、淤泥排污许可证,对一般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分类处理;控制废气排放,定期进行环境监测。
5.可追溯性: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确保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制造的整个过程可追踪和记录。所有GRS原料、辅料都要有可追溯性文件,且必须通过CU证书,还要制作平衡表,记录所有GRS订单从采购到生产、出货的全过程。
三、GRS认证的注意事项
1.深入理解标准:全面了解和熟悉GRS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包括产品的可回收性、环保设计、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措施、社会责任等方面。
2.选择认证机构:挑选具有相关认证经验、经纺织品交易所授权的机构,如BSI、TÜV SÜD、CU、ITS、IDFL、TUV、ESTS等,以确保其符合GRS标准并能提供高质量的认证服务。
3.完善环保管理:建立健全的环保管理体系,制定环保政策、执行环保措施,并开展环保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环保水平。
4.确保原料管理:保证原料可追溯,与认证的原料供应商合作,确保每批原料都有相应的TC(Transaction Certificate)证书。原料应存放在专门区域,避免与普通原料混淆,并建立完善的采购、入库及使用记录系统。每批回收料需有上游供应商的有效TC证书,采购1吨GRS涤纶纱必须索要对应批次的TC文件。
5.生产区域与设备管理:设立专门的GRS生产区域,若使用共用设备,需在生产GRS产品前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洁,防止GRS产品受到非GRS产品的污染。
6.员工培训:对生产人员进行GRS标准培训,使其了解要求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
7.产品标识与包装:按照要求在GRS产品的包装、标签或吊牌上明确标注GRS标识和回收材料含量信息,尽量使用可回收或生物降解的包装材料。
8.社会责任与法规遵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员工权益,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禁止童工和强迫劳动,确保企业生产运营活动符合当地及国际的环保、劳动、贸易等法规,符合ISO 45001职业健康标准。
9.文件准备:确保公司文件和产品信息完整,如合规性证明、质量体系认证、生产流程等,并按照认证机构要求进行分类和整理,以符合GRS标准。
10.现场审核配合:在现场审核环节,积极配合审核员的工作,及时提供必要的文件和证据支持企业符合GRS认证标准。
11.持续改进:获得认证后,持续关注环保标准的更新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环保管理措施,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提高产品环保性能和可回收性。
12.供应链管理:对供应商进行GRS标准评估,选择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合作,并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保持密切沟通,确保整个供应链符合GRS标准。上游供应商需持有有效GRS证书,若证书过期或范围不符,可能导致认证失败。
13.沟通与合作:在认证过程中,与认证机构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及时提供所需文件和信息,按照要求进行准备和组织。若审查中发现不符合项,需根据不同审核项目进行相应整改,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14.风险评估与管理:进行GRS认证前,开展风险评估和管理,以保障认证过程的安全和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