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作为电力传输和信号通信的核心载体,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然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电线电缆难免会出现故障。了解常见故障的原因并掌握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于保障电缆的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绝缘损坏故障
绝缘损坏是电线电缆Zui常见的故障之一,往往会导致漏电、短路等严重问题。造成绝缘损坏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机械损伤Zui为常见。在电缆敷设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如过度弯曲、拖拽时与尖锐物体摩擦,或者在后续施工中被其他设备误伤,都会破坏绝缘层的完整性。此外,绝缘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因老化而失去原有的绝缘性能,尤其是在高温、潮湿或紫外线照射的环境中,老化速度会明显加快。化学腐蚀也是导致绝缘损坏的重要因素,在化工厂、实验室等场所,电缆绝缘层容易受到酸碱等化学物质的侵蚀而出现开裂、变软等现象。
针对绝缘损坏故障,预防是关键。在电缆敷设时,应选择合适的路径,避免与尖锐物体接触,同时控制弯曲半径不小于规定值,一般为电缆直径的 10-15 倍。对于裸露在户外的电缆,要加装防护套管或遮阳棚,延缓老化速度。在化学腐蚀环境中,应选用耐腐蚀性强的特种电缆,如氟塑料绝缘电缆。一旦发现绝缘损坏,轻微情况下可采用绝缘胶带进行修补,但对于严重损坏的电缆,必须及时更换,以杜绝安全隐患。
过载发热故障
当通过电缆的电流超过其额定载流量时,会导致电缆过热,这就是过载发热故障。造成过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设计选型不当,选用的电缆截面积过小,无法满足实际负载需求;二是在使用过程中随意增加用电设备,导致总功率超过电缆的承载能力。电缆过热会加速绝缘层的老化,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火灾。
解决过载发热故障,首先要合理选型。在设计阶段,应根据负载的大小和性质,准确计算电流,选择合适截面积的电缆。例如,家庭中空调、电热水器等大功率电器应单独敷设 4 平方毫米以上的电缆。其次,要避免随意增加用电设备,定期检查电路负载情况,发现过载迹象及时采取措施。当电缆出现过热现象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如果是选型问题,需要更换更大截面积的电缆;如果是负载过大,应减少用电设备或增加供电回路。
接头故障
电缆接头是故障的高发部位,由于接头处的绝缘处理、连接工艺等因素,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绝缘性能下降等问题。接头接触不良会导致电阻增大,产生过热现象,严重时会烧毁接头。绝缘性能下降则会引发漏电、短路等故障。造成接头故障的原因主要有:接头制作工艺不规范,如压接不紧密、绝缘包裹不均匀;接头处受到振动、拉扯等外力作用,导致连接松动;环境潮湿、多尘,影响接头的绝缘性能。
为减少接头故障,应规范接头制作工艺,确保压接紧密、绝缘包裹严实。在接头制作完成后,要进行绝缘测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于容易受到外力影响的接头,应采取固定措施,避免振动和拉扯。同时,要保持接头处的清洁干燥,在潮湿环境中可加装防水接线盒。当发现接头出现过热、漏电等现象时,应及时停电处理,重新制作接头或更换损坏的部件。
外力破坏故障
外力破坏是导致电缆故障的重要原因,尤其在城市建设、道路施工等场合较为常见。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容易挖断地下电缆;车辆碰撞电杆、电缆桥架等也会造成电缆损坏。此外,自然灾害如雷击、洪水、地震等也会对电缆造成破坏。
预防外力破坏,需要加强电缆线路的保护措施。对于地下电缆,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标明电缆的走向和深度。在施工区域,要提前与施工单位沟通,告知电缆的位置,必要时派人现场监护。对于架空电缆,要定期检查电杆、支架等设施的牢固性,防止倒塌。在雷雨多发地区,要加装避雷装置,减少雷击对电缆的损害。当电缆因外力破坏出现故障时,应迅速组织抢修,更换损坏的电缆段,尽快恢复供电或通信。
电线电缆故障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设计、施工、使用、维护等多个环节。只有充分了解常见故障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措施,才能提高电缆的运行可靠性,保障电力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电缆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故障,将故障损失降到Zui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