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葡萄酒的文化(一)
法国曾有浪漫的葡萄酒帝国之称,法国的葡萄酒不仅名气大,对法国而言分量也重:每年84亿欧元的产值,其中50多亿欧元出口;提供30万个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葡萄酒和香水、艾菲尔铁塔一样,是法国的名片。法国的葡萄酒文化是伴随着法国的历史与文明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葡萄酒文化已渗透进法国人的宗教、政治、文化、艺术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如有句法国谚语则这么说:打开一瓶法国葡萄酒,就像打开了一本书。
大家都知道,法国是世界著名的美食大国,美食与他们而言,不仅仅是生活片段,还是一种生活态度,甚至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艺术,值得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操办它,并乐此不疲。然而对于法国美食,无论是个人小酌还是宾主联欢,葡萄酒都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法国平均每人每年消费一百多公升葡萄酒,基本上,在法国吃一餐要喝三次酒,即餐前喝开胃酒,餐中喝佐餐酒,餐后喝消化酒,当然这些酒都是以葡萄酒为主。其实早在1650年,法国巴黎就出现了最早的可饮酒咖啡馆,葡萄酒占了大部份。那儿通常拥有一个平台。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巴黎市民常会聚在其上畅饮欢歌并品尝美食。1789年,仅夏河内(charonne)一地就拥有102家这样的咖啡馆。各式各样的人物在那里或赌博,或嫖妓,或吵架,或跳舞。那里是平民百姓寻找欢乐,忘却烦恼的地方。当然在18到19世纪的小说中,那里也是罪犯藏匿,娼妓出没的场所。abistrot 小酒馆 这个名字往往能激起法国人无限的怀旧情思。同时,它也被留在了印象派的绘画作品中,留在了战前战后的黑白电影中。当让?加宾 jeangabin 唱起当我们在河边散步这首歌时,时光仿佛又倒流回了那些已逝的岁月中。小酒馆温暖的场面其实一直深藏在法国人的记忆里。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能在法国见到许多被称为abistrot或atapas的小餐馆。人们不仅可以在那儿吃到简单的便餐,也往往会发现那里松软欢快的气氛更适合于朋友聚会和聊天。在时髦的大饭店里,客人们通常只能看见大牌的波尔多酒。但在小酒馆里,老板们却会教给客人们明智的选酒方法,从而招揽客人。
饱满,丰腴,厚实,芬芳,散发着溶化丹宁的芬芳和可可树细腻的清香,有如松树在林间跳跃的流畅,热烈透明得像渔夫的眼泪,这些饱含感*彩的语言表达了爱酒的人对葡萄酒的感受。法文中有大量的与葡萄酒有关的专用词汇,其分类之细致和精确程度令人吃惊。在法国甚至有专门的学校和专业研究品酒艺术,法国有世界上最好的3所培养种植、品尝、鉴定、管理和研究葡萄酒专业人才的学院。
法国的葡萄酒文化十分发达,法国人的悠闲、懒散是世界闻名的,但法国人从葡萄的种植、酒的生产及贮藏、连品酒、饮酒到酒器和配餐等等都有深入细臻的涉及和研究,学问之广博,不得不令人为之感叹。法国政府和其它职能部门对葡萄酒的管理也近乎苛刻,甚至葡萄的种植密度、每年受阳光照射的时间、土壤的厚度、温度、贮藏在橡木桶中的时间等等,都有严格的明文规定。众所周知,决定葡萄酒好坏的6大关键因素是葡萄品种、气候、土壤、湿度、葡萄园管理和酿酒技术,而法国在这六大因素方面都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正确的品酒方法则是法国葡萄酒文化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法国人普遍认为,如果在没有欣赏到葡萄酒的色泽和芳香之前就把酒喝下去就是放弃对喝酒最基本的享受,在拿起酒杯前,必须停止说话。品尝前,向上举起酒杯,用眼观赏美酒饱满、清澈、亮丽的色泽,轻轻晃动酒杯,让酒香散溢开;再用鼻子嗅一嗅,然后开始品尝这些优雅而近乎繁琐的葡萄酒品酒礼仪至今仍被尊为高级社交礼仪中的圭臬。
当然谈论法国的葡萄酒文化,就不能不提及采摘葡萄的文化。收获葡萄是法国农业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烈日下采葡萄很辛苦,但充满欢乐。到处可见快乐的人群,随处可闻愉快的歌声。在著名的波加莱榨汁歌中,可以听到这样的歌词:滚滚的美酒,快装满酒壶yy每年新酒上市时,法国餐馆都会忙乎一阵。全国大大小小的餐馆开始出售各种牌子的新酒,而亲朋好友、同事、恋人们则会去餐馆相聚,品尝新酒。空气中到处飘扬着丰收的节日气氛。
法国葡萄酒是法国优雅文化的表现,凝聚着法兰西的历史。作为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大国,法国葡萄酒文化也影响着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情趣。可以这么说,了解法国葡萄酒文化将有助于我们对法国文化的整体认识.
法国葡萄酒的文化(二)
法国的葡萄酒不仅名气大,对法国而言分量也重:每年84亿欧元的产值,其中50多亿欧元出口;提供30万个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葡萄酒和香水、艾菲尔铁塔一样,是法国的“名片”。
这里所说的法国葡萄酒概念是指红、白、玫瑰红等颜色的、酒精含量在12%--18%的佐餐酒,也包括餐前饮用的葡萄汽酒――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香槟酒和餐后助消化的白兰地。其实,从产量上说,世界排名第一的葡萄酒生产和出口大国是意大利,但人们说起葡萄酒,还是先提法国。法国人自吹说:法国葡萄酒和法国的足球、橄榄球在世界上的水平一样――一边是法国,一边是其他国家。
法文中有大量的与葡萄酒有关的专用词汇,其分类之细致和精确程度令人吃惊。法国还有世界上最好的3所培养种植、品尝、鉴定、管理和研究葡萄酒专业人才的学院。有一个现象也很引人瞩目,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介入这个通常是男人主导的世界。据统计,女性葡萄酒专家的比例,已从1988年的14%上升到了今天的25%,而且还在继续增长。葡萄酒带来的巨额利润有时也令人不可思议:生产最高级葡萄酒的珀牧赫罗地区,有一个葡萄园叫作乐畔,只种有两公顷葡萄,每年生产约八千瓶葡萄酒,但每一瓶要卖380欧元!
其实,葡萄酒和其他所有酒一样,就是一种佐餐的带酒精的饮料。可是,有的人说起葡萄酒特别是法国葡萄酒来,让人不得不对他肃然起敬:这喝葡萄酒的讲究太多了!就像中国人说起桔子属阳,吃多了容易上火,柑子属阴,吃多了容易闹肚子一样,道理在哪儿?说不清楚。可是每人又好像都特别相信!有关葡萄酒的讲究听后不由得让人对葡萄酒敬而远之。比如,这个菜就只能配这个酒商哪一年生产的哪一种酒,否则不能体会这道菜的味道,酒的什么果香就出不来等等。
应该相信的是,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一切都是相对的。“白葡萄酒配白肉(海鲜),红葡萄酒配红肉(牛羊家禽等)”好像是公认的喝葡萄酒的规则,可是,一次在巴黎顶尖的莫里斯饭店,全法知名的大厨师亚尼克就完全用波尔多红酒配海鲜,招待各地酒商和专家,而且效果奇好!
品酒专家米伽埃尔也说,所谓“酒无定法”。其实什么酒配什么菜,更主要的是个人口味,而不是什么原则。原则就是你自己觉得这菜的味道和这酒搭配得挺好!就像一幅画、一件雕塑,人人都称赞的艺术精品当然有,但多数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作品。
米伽埃尔的观点是,大致来说,白葡萄酒比红葡萄酒更酸一些。酒的味道更浓厚的,就是所谓的“阳”,刚酿出来时最好别喝,多放几年,对充分发挥酒的醇香有好处。酒的味道更清淡的,就是所谓的“阴”,最好别放时间太长,否则容易变味。从葡萄品种来说,解百纳(cabernet)就属阳,梅洛(merlot)就属阴。从大的产区来说,博艮涅酒属阴,波尔多酒总体上属阳;朗格多克罗西泳地区酒属阴,而罗纳河岸地区的酒就属阳……
大厨师是不怕别人说他“不懂酒”的,所以他敢于打破一个约定俗成的原则;品酒专家当然更不怕,如果他和谁有一场有关酒的争执,人们肯定更信他说的。
当然,就像法国谚语所说:“打开一瓶法国葡萄酒,就像打开了一本书。”譬如谈到地表和地下的土质与葡萄酒质量的关系:沙、泥土质带给葡萄清淡和精美,粘土质带来醇厚,石灰质带来持久……谈到葡萄秧的年龄:深入地下数米深、15至50年的葡萄秧产的葡萄质量最有保证,但也有六七十年的葡萄秧仍能结出不错的果实;法国最老的葡萄秧在卢瓦尔歇尔河地区的一个私人葡萄园中,达150年,而且至今仍能产出好酒……等等。当然,喝葡萄酒的一些基本规矩也还是有道理的。比如,白葡萄酒应该放在冰箱中冰一冰,温度高了味道就变了。香槟酒就更是如此。一部分“属阴”的红葡萄酒也应该在稍低的温度下饮用。还有,就是环境。比如,“属阳”的红酒放在塑料杯中佐羊肉串或露天烧烤就不太协调。这倒不是说这样的酒只能西装革履、在烛光晚餐的情境下喝,但确实,啤酒可以万人同饮如慕尼黑啤酒节,白酒可以猜拳行令如北京街头小店,葡萄酒则需要浅酌慢饮,喝的是味道和气氛,相对没那么豪放。
葡萄酒一般是一酒配一餐,这是因为法餐一顿饭的内容有限:头盘、主菜、甜点,顶多加上奶酪。用一种酒配这三四样东西,还不是太难。当然,讲究一点的要在不同的步骤配不同的酒:头盘一般味道清淡、生冷居多,大都配以干白葡萄酒或“属阴”的红葡萄酒;主菜的讲究就复杂了,基本的原则是“白酒配白肉,红酒配红肉”;甜点一般是稍甜一点的酒;通常,奶酪则一定要配以“属阳”的红酒。
讲究多了,就难免出偏,变得玄奥。价格让人看不懂的时候也有。在葡萄酒专业学院学了4年的品酒专家米伽埃尔对我说,有时候酒的价格他也难以理解:酒明明很一般,却卖出了高价;一瓶很不错的酒,价格却出人意料地低。
同行是冤家。法国因为出酒的地方多,互相瞧不起、挑对方毛病的时候也多。对于生产者而言就意味着更为严峻的竞争。竞争不仅体现在酒的质量上,也体现在酒瓶的个性、商标的设计、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比如,法国最大的酒瓶生产厂家,15年前只为不同的葡萄酒商生产十几种形状、颜色和质地各异的酒瓶,现在则要生产一百多种。
至于喝葡萄酒本身,有两点值得提出来。一是应该在喝之前半小时左右,把酒打开,让酒在空气中挥发、“喘息”一会儿,喝起来味道会好一些。其次,品酒的时候,可以含小半口酒,用舌尖搅动,同时吸入空气,酒香会更容易散出来。当然,这样做嘴巴免不了会发出声响,不过,只要不是在英国女王家作客,你这样品酒无伤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