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综合征(HFS)又称掌趾感觉丧失性红斑或肢端红斑,是抗肿瘤药物引起 的特异性皮肤毒性反应,发生率最高可达64%{1}。
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导致的HFS又称为手足皮肤反应,也是手足综合 症的一种{2}。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化疗药物被迫减量或者停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
临床表现:
• 手足综合征最早期表现为手掌和脚掌感觉迟钝麻木,然后可进展为刺痛和灼痛,局部可见红斑和水肿,病变多在手指远 端脂肪垫的外侧,或伴有指甲改变。
• 局部红斑可发展为水疱,继而脱屑,糜烂,溃疡。
• 反复发作的HFS可导致类似角化病的掌趾角质层肥厚。
特点:红斑有或无水泡,继而手掌足底角质化过度损伤同时感觉异常或 感觉迟钝,多出现在手足的弯曲,负重或受压部位,光泽,指纹 消失不见,亚裔发生率更高。
中医病因病机:由于抗癌药物的药性与患者体质的差异,手足综合征的表现具有不同的特点: 化疗药物多属于寒凉之品,靶向药及免疫制剂多具辛热之性,结合手足综合征发病部位及特定表现,以局部辨证为依据,结 合全身临床表现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江西聚祥生物有限公司 肿瘤患者存在本虚病机,气血亏虚,经脉失养,阳气不能达于四末; l 化疗药物之寒邪流注于四末,毒发于表,损及皮肤经脉,故见手足皮肤瘀斑、皮肤破损、疼痛、恶风畏寒; l 病程迁延,阴血暗耗,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故可见手足皮肤干燥、脱皮、皲裂; l 气血亏虚,卫外不固,风邪外袭,可见肌肤瘙痒; l 若应用靶向药物或免疫制剂等,药毒入里化热,流注手足肌肤,故出现皮肤红肿、红斑、血泡甚至溃烂,伴疼痛。 总之,此类抗癌药物进入体内不仅伤及气血,损伤脏腑,而且药毒流注经脉,蕴结于手足,伤及皮肤筋脉,形成寒凝、热毒、 风燥等病症。
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案:
阳虚血瘀证 热毒蕴结证 血虚风燥证
部分配方:炒白术, 炒苍术,当归, 蒲公英,猫爪草, 薄荷,白花蛇舌 草,紫草,白鲜皮,地肤子,甘草片, 鸡血藤等18味中药 (专利申请中)
功效:益气活血,化瘀消斑,清热解毒,缓急止痛,燥湿止痒,敛疮生肌, 抗菌消炎,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
病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