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称,英国一位89岁的退休教师感觉自己无法适应当今的“数码时代”,选择安乐死结束自己的生命。实际上,对老人而言,科技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人际关系的疏远、网络诈骗等乱象,都让他们颇为受伤。
不过,有意思的是,老人也不是都害怕使用网络。昨日,记者在和多名老人沟通时发现,和儿女交流好的老人正在慢慢适应着网络生活。有一位使用微信的老人告诉记者,感觉用了微信后,自己也更为自信了。
文/记者陈庆辉
态度一:敬而远之
“我们就不去凑热闹了”
手机拿在手不会发短信,电脑摆在家却形同虚设,不敢使用atm机,只得在柜台前排队……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却让很多老年人手足无措,“科技恐惧症”正在“银发一族”中蔓延。对于老人来讲,我们口中的微博、微信、打车软件、互联网金融完全是另一个世界的概念,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老人愈发觉得自己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被淘汰出局。
但65岁的上海独居老人林奶奶,感觉自己不懂网络对她的生活也没什么影响。“不懂什么网络,什么微信,我老了,脑子不行了,学不会了。”林奶奶告诉记者,她原来在社区学校学过电脑和上网,那时是为了迎接世博会组织的学习,现在都忘记了。“现在三岁的小孙女用pad比我还溜,是老了,看看报纸电视就满足了。”
林奶奶说:“新闻里总是说网上骗子多,还有什么网页不能乱开要中毒,要扣很多网费。我们老人还是不要用了。现在新闻也很全,电视频道也多。家门口都有超市,什么淘宝啦微信啦都是年轻人做的事情,我们不去凑热闹了。”
态度二:适度使用
“老人不会用网银有好处”
随着移动互联网井喷式的发展,老年人会被称为“科技弱势群体”。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风生水起,让年轻人成了投资主力军,大多数老人却只能守着银行储蓄坐等微薄的银行利息。
上海80后的何女士告诉记者,实际上她对网络很熟悉,什么网络产品都在用,但是她反对打车软件,网银也用得很少。她父母在她的影响下,基本不用网银和打车软件。“我父母现在热衷用微信。”
何女士说,她父母都是快70岁了。但他们都用了智能手机,用了微信之后,他们会经常看微信,何女士也会不断教父母有关微信的使用方法。“我父母有时也会觉得用微信烦,老年人最怕麻烦了。实际上我父母目前最不能适应的是海量信息的涌入,收到养生、消费等信息,他们会来问我要不要转发。”
如今何女士和父母住在一起,电脑搜索等难不倒老人,但由于现在的网络诈骗的案子层出不穷,让老人们都不敢用网银。杨奶奶今年68岁,她告诉记者,不会使用网络银行是有好处的,否则她的钱就被骗了。今年3月,她接到了诈骗电话,开始她都相信了骗子的话,把她的身份证号码还有所有银行存折都告诉了骗子,最后骗子说因为涉及一起几百万元的案子,警方有可能会冻结她的钱,为了安全,让她把所有的钱通过网络银行转到他们指定的账号。“我当时就是因为不会操作网络银行,迟迟未转账,最后骗子忍不住骂我老不死,我这才反应过来对方一定是骗子。”
态度三:积极使用
要想活得精彩不能被淘汰
科技的发展也让年轻人与老年人的交流日益减少,每逢节假日,子女回家探望老人,说不上两句话,便开始掏出手机,刷微博、聊微信,却将老人撂在一边,两代人之间的技术鸿沟越来越大。但也有老人乐于和儿女通过网络沟通。
束先生说:“微信很有趣,也让我很有自信。现在我也有朋友圈,小孩子们都和我说:哇噻,爷爷你好潮!我想我要活得精彩点儿,就不能被社会淘汰。”今年63岁的束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科技发达了,老年人要与时俱进才会活得更精彩。“我们老两口只有一个女儿,现在在加拿大生活。我们很早就学着上网收邮件,用qq,用skype,现在用微信。原来上网只是为了和女儿交流方便,后来发现上网很有趣,有一段时间我们也因为偷菜对网络入了迷。”束先生笑着说,现在他们除了在网上聊天,也会看新闻,还会上淘宝给孙子买玩具。“和那些年轻人在虚拟的世界里交流也很有趣,你会发现那是个完全不同的感觉,我不再是个老头子或者老顽固,他们会当我是个有想法的成熟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