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白桦,灰灰天空,微微北来风,沐浴春光中。一场雾霾让北国之春顿然失色,微冷北风此刻却是春风化雨,使得悠悠碧空展笑颜。北方的雾霾已经化去,不锈却依旧愁云笼罩,在原材料成本微涨的前提下行情却不断的下滑,对比现有行情,一体化工艺已是在成本线上挣扎,行业的沉痛程度可见一斑。因此,有必要对节后的国内不锈钢状况做简要梳理:
一、200系方面 节后市场节节下探,以联众lh为代表的行情连续下跌,且不断刷新历史新低,仅3月份国内市场201冷轧行情下跌幅度达300元/吨以上,其热轧坯料行情跌幅亦与之相当。本轮201冷轧行情的快速下跌主要归结于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坯料供应多样化,压延成本下降。在此之前国内市场201热轧坯料供应主要集中在联众、鑫金汇、诚德、宝钢德盛、泰山钢铁等,节前鼎信镍业201大板资源已经开始试水佛山市场,以一体化的成本优势做后盾,原本平静的坯料市场再掀风波,价格战由此打开,进而延伸至改轧成本的下降。第二,技术革新提效率加剧价格竞争格局。以肇庆宏旺为代表的连轧技术的兴起,使得行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规模效应而引发的成本优势快速显现,首当其冲的就是正材行情,毕竟从坯料和技术角度来看,两者是相当的,但单轧厂的市价较正材价格低500元/吨以上,同质不同价必然就会倒逼正材。第三,需求确实不佳。按照以往的经验,节前行情都存有虚高,节后回调已是常态,下游也正是在此预期下放缓采购结构,静观其变,反应到流通领域则是需求不济。三方面因素一结合,促使行情连续下跌。只是从成本角度来看,当前的冷轧行情格局有平稳需求,只是热轧坯料则仍有小幅下浮空间。 二、300系方面 2月份以来,300系市场表现最为引人注目,其主要特色表现为“加价、跌价”。就“加价”特点来看,节后上克、酒钢、甬金等钢厂纷纷推出新的加价模式,不外乎在原有的加价基础上再度进行加价调整,尽管在新加价模式的推动情况不尽相同,但可以反映出钢厂的共同心声。产生此现象主要缘于三方面的原因:首先,非资源成本连续上涨。劳动力、外部协调、财务等成本都出现了上涨,毕竟通膨现象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产品收益并未随之上浮,为了保证效益,只能将上涨成本进行转嫁。其次,变不可控为可控。受印尼禁矿因素影响,作为主原料的镍铁供应在后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同时,东部地区的雾霾天气使得环保要求进一步提高,在矿石供应以及开工率的影响下,后续不锈钢生产的原料供应的稳定性无法确保,原料供应的稳定性与其成本呈正相关变化,因此外在的成本的不可控需在可控的加价上得以缓冲。第三,突出各自规格重点。钢厂加价往往被调整的规格都是钢厂的次重点规格,也就是说未调整规格一般是体现该钢厂的优势规格,调整与未调整的规格分水岭往往在0.8mm,其代表了厚料与薄料的分界线,发挥各自所长。 至于跌价状况,其程度的惨烈正被行业所体验,部分产地304冷轧行情已到14300元/吨,至于为何产生这种现象,笔者以在“行情偏离本质 皆为心态所致”一文中已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三、400系方面 430钢种部分产地行情在节后出现了小幅上涨,但也仅仅限于华南市场,无锡市场则是有小幅下调迹象。相比节前的“厮杀”的此起彼伏,节后市场显得较为平静,主要是由于节后主流产地资源到货较少,佛山市场目前现货资源主要集中在厚料,以1.5mm以上规格为主,产地之间的价差仍较为悬殊,其中太钢资源毛边报价普遍在8250元/吨,而天管资源毛边报在8100-8300元/吨不等,华亿资源毛边报价在8600-8700元/吨,产地之间的价差已是固定模式,只是单个产地的价格的波动主要是归结于厚度因素,其中0.5-1.5mm畅销规格的报价相对较高。 揭阳市场410s黑皮资源节后报价出现松动,主流产地资源含税报价普遍在5700-5850元/吨,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冷轧资源报价却较为悬殊,不同产地报价从7500元/吨至10000元/吨以上不等,此现象也反映出该钢种正材冷轧资源的需求相对较差。 结语:2月的不锈钢行情走得那么的急切而又“悲壮”,究其原因都是因为供需的失衡,新品打入市场选用的都是低价策略,一损俱损的局面已经展现。从成本角度来看,3月份才是考验钢厂成本的实质阶段,减量、挺价将是3月行业关键字,成本与行情的背离程度或将有所减缓。从行情的高度来看,3月不见得能达到2月的高点,但方向上或将扭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