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凝望街上走过的中年男女服装租赁,他们对自己的穿着打扮呈现出一种放弃的状态,但如果努力打扮过的,你反而更觉凄楚。一个把衣服胡乱穿在身上、头发仅用一根皮筋随便一扎的拿葱大婶儿和一个浓妆艳抹顶着夸张高耸红色云朵头搭配浓妆浑身鲜艳花朵的上海服装租赁富贵麻将大婶儿,怎能分出高下呢?偶尔能见到一个沉静的中年人,发型、衣服乃至气质都清爽柔和、舒服和谐,这才是符合心意的生活。
我想讨论讨论“审美”这件事是如何学习的?某种程度上,我认为它是一种天赋。我们没有一节课叫“审美”或“生活美学教育”,就算真有,你也不敢去,因为那都是“名媛”在教你服装租赁“用双手端咖啡杯”。
你的审美和趣味,是由复杂的环境和经历共同塑造的。从小听莫扎特、看大英博物馆有没有用礼服租赁?也许,但你依然可能会乱穿衣。浸淫于琴棋书画有用没用?也许,但还是有穿红色缎面对襟大褂的艺术家存在。那些饱读诗书讲气质的女作家们,谁还没几张穿着不合身旗袍、扎染长裙与手工布包的旧照想毁尸灭迹?
穿衣服是件特别重要的事儿,除了单纯的审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和谐。你需要呈现人与衣服的和谐,衣服与自然环境、城市气质的和谐,还有对自我认知、自我定位以及自我期待的和谐。当然,反差和对撞也是和谐的一种,那属于更高段位的趣味对撞,暂时不在我们的讨论当中。总之,审美不是仅仅看脸或看身材。有些人无论怎么穿你看他都顺眼,而有些人那么用力打扮你依然觉得画风差别太大,恐怕就是穿衣服出了问题。
说到这里总归绕不开时尚杂志这件事,你知道不,各界都对时尚杂志抱有简单粗暴的认知:正常人界觉得特别虚荣和浮夸,和生活没什么关系,被时装界和奢侈品界的消费阴谋所绑架失去了自我。而文化界也觉得时尚杂志虚荣而浅薄,只关注外表,只知道花钱,完全不懂内在美比外在美重要挺多的。反正,时尚杂志就像个年轻美貌但尚缺少人生阅历的姑娘,谁都能数落她两句。甚至有男人跟我说“哎呀,姑娘们有看时尚杂志的智商就足够了呀。再高深就自寻烦恼了。”——更甚的是,你要是上网,你说你爱看时尚杂志,一定会有人鄙视的说出“装逼”两个字。在这里,美和大脑还有心灵是对立的。
可我依然想回到审美教育这件事上,没有什么比时尚杂志来得更简单直接了。虽然每季潮流变幻,但总有经典之美。还有你最适合的风格,如果不经过广泛对比实践,也没那么容易找到。人和衣服还有城市的和谐统一真是一个特别系统的事情,尤其是加上自我认知,也就是说,“我想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在街头,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传达给你什么样的态度”,这归根到底就是,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过什么样的人生。这是你自己来决定的事情,而时尚杂志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些参照,那你又何必非觉得人家浅薄又虚荣呢。
我和朋友私下聊天,总结爱看时尚杂志的人,最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不固执,非常open的心态去面对新鲜事物。他们不会给自己画一个圈儿,比如喜欢好东西的人就是爱攀比爱显摆爱花钱还不会过日子、多读书比打扮重要,说得好像又读书又打扮就要被枪毙一样。而且,我所理解的这种生活方式,是对自己的人生每个层面都有要求的方式。要是一个人书读得很好,事业也还不错,又懂得穿衣打扮、吃喝玩乐,那么他一定是个相处很愉悦的人。而很多人依然停留在用一样东西干倒另一样东西的层面,“我书读得好所以可以不用懂穿”、“我有钱就能找到漂亮姑娘自己身材怎么样就没关系”……
而时尚杂志则是一扇窗子,虽然有时窗棂未必是你喜欢的款式,但它能带给你更宽阔的眼界。它没有想象的那么作用大,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浅,并且它也不能承载系统审美培训的作用。但我认为它是一款考验心态的产品。它也是你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告别的鉴定器。我们可以认真的和它学习搭配,研究哪种保养品会更好,也可以对它的某些观点嗤之以鼻或不以为然,还可以随手翻翻记住下次去巴黎应该前往那家甜品店,这都没关系。有时甚至必须感谢它在你的人生中设立了一个个可以努力的小关卡,让你有小小奋斗目标和满足感。这样反过来看,你的生活态度才能更圆融。而不是抱着一颗始终不变的苦逼之心,穿得乱七八糟,然后嗤之以鼻别人的肤浅和庸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