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央“新疆发展扶持规划”的正式启动以及政策面的诸多利好,商界对新疆新一轮经济发展寄托了无数期待。
2010年5月23日下午,新疆卓沣生态农业发展公司董事长、新疆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曹海华再次飞抵乌鲁木齐,来到这片他熟悉的土地上。
55岁的曹海华称得上是“老新疆”了。上世纪90年代初,任职于浙江湖州市驻新疆办事处的他来到乌鲁木齐,参与地区间的横向经济合作。可能是地大物博的新疆唤醒了曹海华的创业热情,当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在千禧年吹响,曹海华毅然下海。
从最初的商贸,到钢结构及包装材料制造,再到房产酒店,未及数年,白手起家的曹海华斩获颇丰。在他看来,他的成功更多的是由这片土地赋予他的:“新疆有着广袤的幅员、丰富的矿藏和勤劳的百姓,在这儿只需稍作经营,就没有理由不富。”
新疆再起跑
去年夏天,一场毋庸赘言的骚乱让新疆陷入停滞。“骚乱本身是暂时的,并不可怕;然而骚乱过后的经济停滞让人恐慌。”曹海华说。
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曹海华的工厂生产的钢结构产品销量锐减过半,于是一度信心受挫的他选择回乡观望。
然而,回到老家只是让曹海华徒添了另一种乡愁。“我在新疆生活了近二十年,把生意从天山之北做到塔里木以南,新疆已经算是我的第二故乡。暂别,只是为了等待她的重新启航。”曹海华如是说。
曹海华的等待并不算长。
2010年5月17日,为期3天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新中国诞生以来首次举行的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中央高调宣布,将举全国之力推进新疆实现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跨越式”目标,利用五年时间使新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消除新疆绝对贫困现象。而在此前,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已于今年3月底正式启幕。19省的千亿资金,让新疆站在了“跨越式发展”的起跑点。
据悉,备受瞩目的新疆振兴规划亦将很快出炉。而先于其推出的利好消息包括:批准设立经济特区、在新疆进行资源税费改革、提供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放开行业准入和放宽天然气政策等。这也让市场各路资本蠢蠢欲动。
东有深圳,西有喀什
“如果到了新疆而没有去喀什,就等于白来新疆。”在与《浙商》记者谈到喀什之时,曹海华说出了很多人的共识。所以,本次新疆工作会议中批设喀什为经济特区当属众望所归。
此前,喀什地委委员、市委书记曾存亦称“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依托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喀什经济特区’的特殊扶持政策,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而另一方面,拥有特区发展经验、对口援疆的深圳市则宣布将支援喀什并开展有关建设。
在寻常人的印象里,喀什似乎遥远偏僻,但新疆的商人们却不这样看。他们眼里的喀什是中国离亚欧中心最近的地方,只需一转身,他们就能从这儿出发,走遍中亚,触及欧洲。
喀什地处中国最西的地市,“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周边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五国接壤,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喀什是个经商的好地方。”在当地设有工厂和办事处的曹海华说,“接壤的5个国家都是资源丰富、轻工匮乏,在此发展边境贸易和轻工制造,都大有可为。你想,有着中亚5国上亿人的市场支撑,只要发展得当,要不了多长时间,喀什就会成为覆盖南疆乃至整个中亚的工商集散中心。”
不过,来自温州乐清的浙商黄银荣对此抱有异议:“相较喀什,我还是看好乌鲁木齐。在新疆这个辽阔的地方,交通便捷与否至关重要。在我看来,喀什的腾飞也许要在5到10年后,毕竟它需要走过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经阶段。”
5年投入2万亿元
现实印证了黄银荣的观点。新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被政府提升为迫在眉睫的事项。
据国家发改委披露,新疆将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区际干线和煤运通道建设;同时推进口岸铁路建设。目前新疆在建铁路11条,并有多条铁路干线即将开建。如投资1400多亿元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已经开工建设,将终结新疆没有高速铁路的历史。到2020年,新疆路网结构将形成向东4条出疆通道,即兰新线、哈临线、青新线、新藏线;向西4条出境通道,即兰新线西段、精伊霍铁路、中吉铁路、中巴铁路;区内4个环线,即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北坡、吐鲁番盆地的新疆铁路主要干线网。
“新疆区域振兴规划将分为2个开发阶段:第一阶段,力争5年内使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一些示范项目正在陆续启动,其中大部分项目集中于交通、煤炭、电力等基础设施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张元红说。
另外在投资方面,鉴于中央决定推进新疆基础设施建设、让投资额继续向新疆自治区和兵团倾斜,以及致力在“十二五”期间将新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比“十一五”期间翻一番多,外界预计未来五年将有超过2万亿元投资涌入新疆。
“看上去,由政府和国企主导的'铁公基’建设没有民间资本什么事,但是仅仅是在为基础设施提供配套一项,就蕴藏着极大的商机。要知道,新疆70%的水泥厂,都是由我们浙商控股的。”曹海华说。
不仅是在建材市场的数量上占优势,在疆浙商的优势几乎是全方位的。以水泥行业为例,由浙商投资的水泥厂几乎遍布天山南北,甚至地处偏远的喀什也不例外。2008年9月,浙江投资商潘建华来到喀什巴楚县投资水泥生产,并与当地政府签下了项目资金额为6亿元、计划年产能在120万吨的大单。
“巴楚县有着丰富的萤石资源,还有石灰石资源。阿克苏的上市公司—青松建材需要的一部分水泥原料萤石就是从我们县拉的。”喀什地区巴楚县招商局局长刘建玲介绍说。
此外,从五金行业更是见微知著。《浙商》记者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五金工业园了解到,这里开园不足两个月,已入驻了40家浙商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有生产陶瓷洁具的,也有生产小电器与配件的,多数以经营五金、建材为主,其中60%的产品外销。
“老家缺地,水电资源也紧张,最主要的是今年经济环境不太好,大家都很难过。”林云是入驻该园的一位浙商,他说,新疆不仅有市场,还与中亚国家接壤,这是他决定在疆投资建厂的主要原因。
17万浙商布局新疆
“不要说亲友了,许多素不相识的人都在这几天辗转打来电话,问我新疆的近况。”同为“老新疆”的曹海华和黄银荣在接受《浙商》记者采访时不约而同地说出这样的话。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显然,电话频响的并非个例。
据新疆浙江商会方面介绍,目前在新疆经商的浙商近17万人,其中来自温州的商人最多,占到了11万人左右;由他们投资经营的企业1万余家;而从事的领域则包括商贸、房地产、餐饮宾馆、种植养殖业、农副产品深加工、棉纺织业、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等等。
据悉,宁波雅戈尔(600177)日中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在新疆阿瓦提县拟投资2亿元,新建5万锭紧密纺及3万锭倍捻项目,预计2011年建成投产。此外,中国最大色纺纱生产企业—浙江华孚控股有限公司亦在该县投资2000万元,从事2万锭色纺技改项目。
本次新疆新政在税收方面对客商让利颇具诱惑。按照西部大开发支持政策,新疆当地的部分企业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政策,而今年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第一个十年”的最后一年,企业担忧税收优惠政策是否会延期。
中央此次对税收优惠政策的表态让新疆不少企业继续享受政策优惠。同时,对新疆困难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优惠,中央投资额将继续向新疆倾斜。
此外,新疆率先施行资源税改革。短期来看,这提高了当地中小企业进入资源行业的成本和门槛,增加了行业内存量公司的成本;长期来看,资源税改革符合国家整体调控方向,有利于让当地企业自觉推动技术创新、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浙江是制造大省,有产业,缺资源;新疆是资源大省,有资源,缺产业。新疆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矿产、风能、光能等资源都居全国前列。同时,浙江有丰富的市场主体,新疆有广阔的市场腹地。这种经济互补性,无疑让浙商感到兴奋。”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道。
“不少浙商已开始考虑针对眼下的政策,适当地做出调整,要在基础建设、绿色生态和金融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
数十万浙商摩拳擦掌让曹海华和黄银荣不甚欣慰,这也让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老新疆”经验。
“首先,无论在哪里,浙商在外投资都要入乡随俗。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尤其是要尊重少数民族同胞的风俗习惯。其实,和外界想象的不同,久居新疆的人都能感受到新疆同胞的友善和热情。”曹海华说,“尤其是维族同胞,握了手,合同都用不着签就能做成生意,特别讲信誉。”
对少数民族同胞存有特殊好感的曹海华,甚至在雇佣工人时更乐意选择当地人。“他们勤劳淳朴,诚实守信,你需要做的只是真正拿他们当朋友。”
“在即将推出的新疆振兴规划中,我最希望看到的是针对制造业的扶持细则。只有制造业兴旺,才能为新疆提供足够多的就业机会,继而真正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再不要像以前那样,走资源依赖型的老路。往精细化和深加工的方向发展,既创造就业,又延伸了产业链。”曹海华如是说。
黄银荣对此也深有感悟:“除了产业,我们还要考虑的是,不仅要给新疆带来产业,还要带来市场。总而言之,增强它的自我造血功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