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护筒的生产过程核心是 “按规格下料→卷制成型→焊接加固→质量检验”,全程需控制圆度、焊缝质量和尺寸精度,适配后续施工需求,具体步骤如下:
一、生产准备:定规格、选材料明确技术参数:根据施工图纸确定钢护筒的直径(比桩径大 100~200mm)、壁厚(6~16mm,按埋深和地质定)、单节长度(通常 6~12m,方便运输和吊装)。
选材与检验:优先选用 Q235B 碳素结构钢(符合 GB/T 700 标准),钢板需有材质证明书,进场后检查表面无裂纹、锈蚀、夹层等缺陷,厚度偏差控制在 ±0.5mm 内。
划线排版:根据护筒周长和单节长度,在钢板上用卷尺、划针或激光划线仪排版划线,尽量采用 “套料” 方式(多块护筒料统筹排版),提高钢材利用率。
切割下料:常用等离子切割或火焰切割(厚板用火焰,薄板用等离子),切割后需打磨切口,去除毛刺、熔渣,保证切口平整,无锯齿状缺陷,切割尺寸偏差≤±2mm。
预弯处理:用卷板机对钢板两端进行预弯(避免卷制后两端出现 “直边”),预弯弧度与护筒内径匹配。
卷制加工:将预弯后的钢板送入卷板机,分次调整卷板机辊轴压力,逐步卷制成圆筒状,过程中用内径样板(按护筒设计直径制作)实时检测圆度,确保同一截面大直径与小直径之差≤3mm。
直度校正:卷制后用水平尺或经纬仪检测护筒直度,垂直度偏差≤1‰,若有弯曲,用压力机局部校正。
纵缝焊接:将卷制后的圆筒接口对齐(错边量≤钢板厚度的 10%,且≤2mm),采用埋弧焊或手工电弧焊焊接纵缝,要求满焊,焊缝高度不小于钢板厚度,无夹渣、气孔、裂纹等缺陷。
环缝焊接(多节护筒):若护筒长度超过单节钢板长度,需拼接多节圆筒,对接时保证两节护筒同心,再焊接环缝,同样采用满焊,焊接顺序从内向外,减少焊接变形。
焊缝检测:所有焊缝焊接完成后,做煤油渗透试验 —— 焊缝一侧涂煤油,另一侧贴白纸,静置 30 分钟无油渍渗透为合格;重要工程可增加超声波检测,排查内部缺陷。
端口打磨:将护筒上下端口用角磨机打磨平整,去除焊接飞溅物,保证端口与护筒轴线垂直(垂直度偏差≤0.5mm/m)。
加固圈焊接(可选):对厚壁、大直径或深埋护筒,可在端口焊接加强圈(用同材质钢板制作,宽度 100~150mm、厚度同护筒),提升端口刚度,避免沉放时变形。
刃脚制作(可选):用于砂层、卵石层的护筒,可在底部焊接刃脚(厚度 10~12mm、宽度 50mm 的钢板圈,刃口打磨成锐角),减少沉管阻力。
尺寸复核:再次检测护筒的直径、长度、圆度、直度,所有尺寸符合图纸要求后方可放行。
表面处理:去除表面锈蚀、焊渣,若需防锈,可刷一道底漆(如红丹防锈漆)。
成品标识:在护筒表面用油漆标注规格(直径 × 壁厚 × 长度)、材质、生产批次、检验合格标识,方便进场验收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