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义与作用
绝缘电阻:衡量绝缘材料阻止漏电流通过的能力,反映电气设备或线路的绝缘性能。理想绝缘体应完全阻止电流泄漏,实际中绝缘电阻值越高,绝缘性能越好。
接触电阻:指两个导体接触面处产生的电阻,直接影响电流流通效率和信号传输质量。接触电阻越小,电流损耗越低,设备运行越稳定。
测试方法
绝缘电阻测试:施加直流电压(如500V-5000V),测量绝缘体的漏电流,通过欧姆定律计算电阻值。常用兆欧表或绝缘电阻测试仪,测试电压需根据设备额定电压选择。
接触电阻测试:采用直流电压降法或电桥法,施加低直流电压(如20mV),测量接触点的电压降或利用电桥平衡原理计算电阻值。常用微欧计或低电阻测试仪,测试电流通常不小于100A以确保精度。
测试对象与设备
绝缘电阻:针对绝缘材料,如电缆、电机绕组、变压器绝缘层等。
接触电阻:针对电气连接点,如开关触点、接头、连接器等。
测试设备:绝缘电阻测试用兆欧表;接触电阻测试用微欧计。
影响因素
绝缘电阻:受温度、湿度、绝缘材料老化等因素影响,温度升高或湿度增大时绝缘电阻通常降低。
接触电阻:与接触面材料、表面状态、接触压力、环境条件等有关,表面氧化、污垢或接触压力不足会导致接触电阻增大。
应用场景与意义
绝缘电阻:用于评估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绝缘性能符合标准,防止漏电和短路事故。
接触电阻:保障电气连接的稳定性和效率,降低能量损耗和发热风险,尤其在大电流电路中,接触电阻过大可能导致过热甚至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