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雄的气爆事件将塑料原料生产商推到了公众关注的聚光灯下,同时造成了化工供应链的紧张。
上周四晚由丙烯气体泄漏导致的爆炸摧毁了高雄市区的大片路面和建筑,导致30人死亡和300多人受伤。
高雄市政府在公开声明中表示,当晚附近居民首先发现强烈气味并报警,而负责地下管线的华运仓储实业股份也探测到压力骤降遂立即关闭,但在其客户李长荣化工的要求下,重新输送气体,导致了爆炸未能避免。
李长荣化工已经多次向公众公开道歉,并已经开始负责保证赔偿的银行帐户,存入新台币5亿元。该公司表示,作为上市公司,绝无脱产的意图,将继续运营。
该公司目前不回答媒体的细节提问,表示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不予评论爆炸有关细节。
高雄市政府向当地法院要求冻结李长荣19亿新台币的资产,并表示遇难者及相关组织也分别向法院提出类似请求。
李长荣是台湾三大聚丙烯生产商之一,其他两家是台化和台塑。
台塑在8月1日发表声明称,该公司在高雄有三条地下管线,一条运输乙烯,一条运送丙烯,还有一条备用管线。三条都不经过气爆发生地点。该公司在高雄两座工厂的生产一切正常。台塑还表示,这三条管线每半年检测一次,最近一次检测时间为今年5月6日,检测结果一切正常。
李长荣8月6日表示其运营和投资计划并未受多大影响。但是,此前中国时报报道称,爆炸后李长荣的聚丙烯产量下降了37.5%。当地的其他塑料树脂生产商也受到原料供应的影响,包括丙烯和乙烯等。
由于高雄市政府已永久关闭灾区管线,各化工企业转而用槽车运输原料救急。高雄市政府表示已经开始严查槽车以保证安全。
中石化和中油石化每天用槽车从桃园运送200吨丙烯到高雄,以保证原料供应。
高雄市政府对当地地下管线正进行清查检测,并发现了更多违规。在8月7日的报告中,政府表示发现中油公司一条管线,当初申请运送柴油,但实际却用于运送乙烯,违反相关法规。
上游企业忙于维持生产和应对政府检查及公众压力,而下游塑料企业也感受到了原料供应方面的影响。
台湾某oem企业的高管告诉《塑料新闻》,该公司的供应商(注塑件生产商)已经告知将延迟pp件的发货。
原料短缺还可能影响台湾的出口市场,包括大陆。台湾生产的聚丙烯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其实很大一部分进入大陆市场。
屋漏偏遭连夜雨,美国科腾高性能聚合物公司昨日宣布,收回要求股东批准与李长荣化工合并的建议。该公司今年1月宣布,将和李长荣的sbc业务部谋求合并。后者是全球第三大sbc生产商。但6月,科腾要求重新协商并购条款。
科腾表示,李长荣化工8月4日通知该公司,将不能接受重新协商,尽管此前已经就此进行了大量的谈判。
由于李长荣的爆炸事件属于“重大不利影响”,科腾此时提出退出合并,将不用支付李长荣2500万美元的分手费。
李长荣化工的股价自爆炸以来已经大跌3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