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新邵富农黑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富农合作社)生产现状有利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强化组织管理及开展种羊引种换种、建立以玉米带苞青贮为主体的粗饲料供应模式、利用冬闲农田地种草、分群饲养与科学补饲、合理组群与适时出栏抓好羊病防治与驱虫、建设高床羊舍、开展“示范引羊”等较为适宜我镇黑山羊生产现状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黑山羊;生产;发展;对策
龙溪铺镇位于新邵西北部,东接大新乡,南邻巨口铺镇,西与迎光乡接壤,北连新化县天龙山和冷水江市三尖镇。全镇总面积153.4平方公里,辖46个村,2个居委会,4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万人。山峦起伏,峡谷纵横,地貌属中山深切割峡谷山区,地形复杂,山体雄伟,地理地貌特点十分适宜发挥放牧型山羊喜攀高的生物学特性。加之,我镇发展黑山羊等草地畜牧业具有气候条件优越、地广人稀、牧草饲料资源丰富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以黑山羊生产长期以来都是我镇畜牧产业之中最具特色、最有发展优势与前景的产业。然而,近年来我镇的黑山羊生产在长足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凸显出“科技兴羊”意识淡薄、饲养方式仅为单一的纯自然放牧、养殖技术与管理水平低等突出问题,需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与强化方法措施加以解决,才能切实提升黑山羊生产的整体效益。为此,本文在分析我镇以富农合作社为代表的黑山羊生产有利条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1黑山羊生产现状
富农合作社的黑山羊属湘东黑山羊品种,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畜种。其体形近似长方形,公母羊有须,有角或无角,背腰平直,胸宽深,肋稍拱,腹大,尻宽稍斜,毛粗短,四肢结实,蹄坚而黑,善于攀爬。毛色以黑色为主,占60%~80%,黑黄花、黄白花、黄色等杂色占20%~40%。周岁羊体重公羊21.1~22.7 kg,母羊17.1~20.5 kg;成年公羊体重31.7~35.2 kg,体高59.2~63.0 cm,体长59.4~69.9 cm,胸围70.3~76.4cm,管围8.7~9.0 cm。成年母羊体重27.9~38.2 kg,体高56.4~66.1 cm,体长57.5~67.0 cm,胸围71.8~79.9 cm,管围7.2~8.8 cm。成年羯羊体重34.1~56.0 kg(最重可达75kg),体高55.3~67.9 cm,体长61.8~74.6 cm,胸围70.9~75.2 cm,管围8.5~10.1 cm;公羊5~6月龄性成熟,8~9月龄初配。母羊7~8月龄发情,10~12月龄初配。公羊可利用6~8年,母羊繁殖期长达11~12年,属长日照季节性发情动物,多在5月、6月、8月、9月发情,发情持续期1~2d,性周期17~20d;妊娠期5个月,1年1胎、年产2胎占10%,1胎1~2羔,双羔率30%,极少产3~4羔,繁殖力中等,总体繁殖率尚未超过100%,繁殖成活率95%。肉质细嫩、味美,平均屠宰率42.9%、羯羊可达47.4%。
长期以来,富农合作社黑山羊养殖一直采用“白天放牧让其自由采食、夜晚归牧于厩舍让其休息反刍”的单一放牧饲养方式,几乎没有放牧+补饲的饲养方式,更谈不上全圈养。富农合作社成员的黑山羊养殖规模有几只、几十只至上百只几种不同规模。其中:以10~30只规模居多,约占70%,30~50只规模约占23%,50~200只规模约占5%,10只以下规模约占2%。2011年末,富农合作社共有黑山羊养殖农户36户,呈零星散落状分布于我镇6个自然村。2011年末,富农合作社黑山羊存栏346只,出栏412只,羊肉产量7210㎏,个体平均产肉量17.5kg;实现养羊业产值(现价)28.8万元,社员人均养羊业收入达8011元。从总体上看,黑山羊产业已发展成为全镇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产业,以及全镇最具特色、最有发展优势、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
2发展黑山羊生产的有利条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有利条件
2.1.1黑山羊存栏量较大,扶持政策较好。2011年末,我镇黑山羊存栏1021只,有加快发展的羊群基础。近年来,我镇在实施天然草地保护与建设项目、冬闲农田地种草养畜项目的基础上,我镇确立“稳定猪、牛生产,大力发展黑山羊生产”的畜牧业发展思路,将黑山羊生产放在全镇畜牧业生产最突出的位置来抓,争取建立黑山羊生产产业强镇,制定实行相关的扶持政策与措施。这些扶持政策与措施,为我镇的黑山羊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1.2群众喜好,市场前景好。黑山羊产业是我镇的传统产业,广大农民群众历来有饲养黑山羊的传统习惯,并在长期的黑山羊饲养管理中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与经验,有加快发展的群众基础。加之,我镇人民在日常的丧葬、嫁娶等红事(喜事)、白事,群众都要宰杀山羊。还有,近年来黑山羊的市场价格呈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我镇出栏的黑山羊60%以上销往了周边新化、冷水江等地区,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这些内外环境因素说明,我镇加快黑山羊生产是可行的。
2.1.3气候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我镇,森林覆盖率较高,空气清鲜,畜牧业生产环境无污染,较为适宜黑山羊的生长繁育,
有利于“无公害、绿色、有机”三类黑山羊肉食品的生产。同时,省道217从我镇横穿而过,交通四通八达,黑山羊等鲜活畜产品及时外销十分便利。
2.1.4畜牧业用地丰裕,牧草饲料资源丰富。山地资源丰富地广人稀,有充沛的畜牧业生产用地,有利于大力开展黑山羊的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生产。还有,据草山资源普查,全镇有各类宜牧天然草山草坡10余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5万亩,每年的种植业产生水稻、玉米、红薯等可供开发利用的农作物秸秆若干。2011年末,各类牧草饲料资源理论载畜量达5148个黄牛单位,实际载畜量为870个黄牛单位,还有4278个黄牛单位的载畜潜力,加快发展黑山羊生产有相应的物质基础。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群众的科学养羊水平低。从我镇的黑山羊养殖从业人员情况来看,70%以上的黑山羊养殖人员都是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这些人员多数只有小学文化,传统观念严重,普遍抱有“养羊为办红白事”落后思想,不懂得科学养羊技术、疫病防治技术与市场经济知识,不会进行羊群的经营管理,不懂得羊只的适时配种、补饲、免疫与出栏,只懂得“依山放羊、靠天养羊”、“日出而牧、日落而归”,往往养“老憨羊”。
2.2.2羊品种退化严重。长期以来,我镇的黑山羊养殖由于种羊不按品种要求及规范进行科学选育与串换,不注重优良遗传性状的选择,采用自繁自养、自然交配的繁育方式,所以近亲繁殖较为普遍,羊种退化严重“疙瘩羊”现象较为突出。
2.2.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是全真缺乏黑山羊优良品种选育、扩繁与改良站(点);人工牧草引种及试验示范种植工作滞后,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设施设备不足,青贮、氨化饲料开发利用率低,黑山羊生产对天然草山草坡的依赖性较大;结构科学合理的标准化高床漏缝羊舍较少,缺乏科学饲养管理平台;黑山羊养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滞后,科学养羊技术培训、推广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
2.2.4天然草场严重退化。由于过度放牧等原因,天然草场退化严重,黑山羊可采食的饲草饲料品种日益减少、数量不断下降。加之我镇的黑山羊养殖以自然放牧为主,所以普遍存在饲草料单一、蛋白质供给不足、羊群整体营养不良、不均衡等问题,以致于随着季节的交替与饲草生长的枯荣变化,黑山羊羊群普遍存在着“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现象。
2.2.5养殖方式单一。长期以来,我镇的黑山羊生产以户为主,都是一家一户的饲养管理模式,单一的自然放牧方式,“半放牧半舍饲”、“全舍饲”等饲养管理模式一片空白,黑山羊生产仍处于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和粗放型、资源型、数量型的增长方式,缺乏科学养羊园区、小区(场)以及标准化规模养殖重点户的示范引导,缺乏龙头企业的牵引,黑山羊产销脱节,黑山羊产品质量认证工作滞后。
2.2.6羊病防治工作滞后。主要表现是部分黑山羊养殖人员的动物防疫意识淡薄,“无疫可防”的麻痹松懈思想和“疫病难防、有疫再防”的厌倦情绪普遍存在;乡、村两级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滞后,动物疫情监测与疫病诊疗设施设备不足、陈旧、老化,缺乏相应的工作条件;国家取消动物防疫收费以后,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缺乏必要的资金保障。
3主要对策
3.1强化组织管理,加大扶持力度
3.1.1做好黑山羊产业发展区划、规划。从全镇的黑山羊发布及牧草饲料资源现状出发,做好黑山羊产业发展区划与“十二五”规划,在此基础上,深入做好黑山羊引种换种、天然草地保护与利用、人工牧草种植等单个区划与规划,为加快黑山羊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3.1.2制定实行黑山羊产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相应的的管理考核机制,落实一定的考核奖励资金,政府与养殖户签订黑山羊以及畜牧产业发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责任书,实行责任制管理与考核。
3.1.3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一要建立工作落实机制。建立黑山羊以及畜牧业发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制度,加强对黑山羊生产的指导与监督;二要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将国家取消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收费后村级动物防疫员开展免疫的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镇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建立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反应死亡家畜补偿基金及重大动物疫情处置基金。
3.1.4建立资金投入及政策扶持机制。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的同时,镇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扶持发展黑山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黑山羊养殖示范户、重点户和龙头企业在发展黑山羊生产中所需的土地和木材,要执行农户建房土地、木材审批的同等政策;要积极运用财政贴息、补助等方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黑山羊生产的贷款;要设立畜牧业贷款担保基金,为龙头企业以及黑山羊养殖场(户)提供信用担保服务。
3.2依靠科技,提高“科技兴羊”水平
3.2.1重视引种换种工作
(1)全力开展黑山羊种羊的选育串换工作。要多方筹措资金,组建本地云岭黑山羊核心群,建设本地黑山羊种羊扩繁场,按照相关选育目标以及初生重、断乳重、6月龄重、周岁体重、成年体重等种羊遗传、生产性状指标,大力开展本地黑山羊种羊选育与保种工作,为规模养殖场(户)提供合格的种羊。同时,要积极落实畜禽良种补贴政策,在我镇的各黑山羊养殖户中大力开展体型匀称、大小适中、被毛乌黑、发育良好、品种特征明显的本地黑山羊种公羊调种换种工作,最大限度地防止近亲繁殖、乱交乱配现象的发生。
(2)积极开展外地优良黑山羊种羊引种及杂交改良。根据富农合作社近三年来的杂交试验从总体上看,杂交改良的品种的繁殖性能、生产性能及肉品质量,均优于现有黑山羊。所以,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及市场需求,黑山羊品种改良要坚持走“黑色”之路,在大力开展本地黑山羊种羊选育串换的基础上,要积极引进努比亚黑山羊种羊,积极开展努比亚黑山羊种羊纯繁等改良工
作。只有采取本地黑山羊种羊选育串换与其他改良“双管齐下”的方法,才能切实扭转“疙瘩羊”的局面。
3.2.2多渠道开发利用饲草饲料资源
(1)建立以玉米带苞青贮为主体的粗饲料供应模式。玉米作为粮、经、饲为一体的三元作物,素有饲料之王的美誉。青贮带苞的全株玉米,不但产量高、营养丰富,而且能有效保存蛋白质、维生素营养。全株玉米青贮,若按风干状态计算,营养物质的含量与玉米籽实营养相差不多,各种能量如消化能、代谢能、净能相当于玉米籽实的51%~57%,而青贮玉米产量却相当于玉米籽实的4~5倍。专用青贮玉米品种蜡熟期全株鲜产量和干物质产量130.573t/hm2和41.147t/hm2。80%的青贮玉米加上20%的青苜蓿,就可以满足羊的营养需要。一般放牧情况下,5亩青贮玉米搭配1亩苜蓿就可以补饲成年黑山羊50只。
(2)利用冬闲农田地种草与制作青干草。从我镇的种植业耕作习惯看,大部分农户只重视大春,不重视小春,几乎每户农户都会有1亩以上的冬闲农田地。还有,冬春季节青绿饲料十分缺乏,以致于黑山羊养殖常出现“冬瘦春死”的情况。因此,要充分发动广大养羊户利用冬闲农田地种植一年生黑麦草,作为冬春青绿饲料的来源及补充,解决冬春青绿饲料缺乏的问题。另外,要发动广大养羊户在夏、秋季节晒制、储备青干草,为冬、春季节黑山羊生产缺草作补充。(3)抓好天然草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工作。按照“保护草地生态、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草畜平衡”的要求,加快推进天然草地生态保护支撑体系建设,构建天然草地生态保护建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天然草地承包经营与奖补机制,落实基本草地保护以及禁牧、休牧、轮牧与草畜平衡制度;加强天然草地执法监督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增强执法监管和服务能力;要依托相关项目的实施,提高天然草地的产草量和质量;要切实开展不同海拔地区、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品种组合的优质牧草引种试验示范,注重豆、禾牧草混播,解决人工牧草品种单一的问题。针对我镇的实际,要大力推广已通过引种试验示范并成功种植的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狗尾草、扁穗雀麦、红三叶、白三叶、紫花苜蓿、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的混播。
3.2.3提高科学饲养管理水平
(1)强化科学养羊技术培训。要充分利用农村实用技术,不断
加强科学养羊技术培训,切实转变黑山羊养殖人员思想观念,使其学会用市场观念、经济理念来经营管理羊群,掌握相应的科学养羊技术。
(2)分群饲养与科学补饲。要根据黑山羊的生物学特性,分羔羊群、后备羊群、哺乳羊群、怀孕羊群、空怀羊群、育肥羊群等不同羊群,进行科学放牧与补饲;要切实转变“羊的饲料是草、不需饲喂精料或配合饲料”的错误观念,根据不同的羊群补饲不同配方不同数量的精料或配合饲料;要切实改变“养羊要多放牧、少放牧羊只就会死亡以及黑山羊只适宜放牧、不适宜圈养”的错误认识,进行合理放牧,积极尝试半放牧+半圈养的饲养管理模式。
(3)合理组群及适时出栏。要“以草定羊”,确定合理的羊群养殖规模,不贪多求大,粗养乱放;要保持羊群合理的种群,一般情况下,要实现公羊占3%、后备公羊占5%、后备母羊24%、繁殖母羊占68%以及母羊年龄结构1岁占18%、2岁占18%、3~4岁占50%、5~6岁占14%的羊群比例;羔羊达70d时,一般要实行母子分隔饲养,进行强制断乳;在年末新羔羊出生前(11~12月份),要把不作种用的羊只和淘汰的种羊(公羊要去势),组成育肥羊群进行补饲育肥,适时出栏。
3.2.4强化羊病防治工作
(1)强化对外引种羊及黑山羊生产投入品的监管。进一步做好外引种羊和兽药、饲料、生物制品的监管工作;切实做好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以及上市活畜(禽)补免与肉类市场监管等工作,防止动物疫病通过流通环节传播。
(2)抓好免疫与驱虫工作。在每年春秋两次开展羊口蹄疫强制免疫的基础上,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羊痘、传染性胸膜肺炎、羊口疮免疫。同时,羔羊4月龄左右用丙硫苯咪唑和伊维菌素按羊8~15mg/kg·bw进行首次驱虫,此后在配种前驱虫一次;成年羊每年用别丁驱肝片吸虫一次,驱线虫一次,再用螨菌、双甲脒药浴驱体外寄生虫1~2次。
(3)强化动物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执行重大动物疫情举报核查、定期巡查制度,采取印发疫情报告联系卡和政务(村务)公开等形式,公布镇、乡、村三级重大动物疫情举报电话,拓宽疫情收集渠道;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监测,对免疫抗体水平不合格的,积极进行重免、补免,确保羊群始终处于有效的保护状态。
(4)做好动物疫情处置工作。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情处置装备配置与技能培训,提高对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的应急反应能力,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按“早、快、严、小”的方针坚决处置。
3.3建设高床羊舍,构建科学养羊平台
3.3.1由于我镇的气候特点是干湿季分明,80%左右的降雨量集中在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5月,加之山羊喜欢干燥、厌恶潮湿,喜好清洁,所以应建设高床羊舍,积极构建科学养羊平台。3.3.2我镇山高、坡陡、箐深,平地较少,大部分养羊户地处缓坡地带,所以高床羊舍适合建筑单列式。一般情况下,羊床宽为2.5~3.0m,羊床用漏缝木条铺成,在漏缝木条下设粪池,出粪口以运动场相连接,出粪口宽0.8~1.0m,冬春季节应根据气候的变化关闭出粪口,加强保温。漏缝木条距粪池高一般80~100cm。漏粪木条通常选用优质松木条,宽5cm、厚3.8cm,木条缝隙宽1.5cm;羊舍内一般要设投饲走道,其门的大小要不影响手推车出入,一般要求净宽1.3~1.5m,高1.8~2.0m,双扇外开门;羊舍要建设窗子,窗一般占地面的1/15,宽1.0~1.2m,高0.7~0.9m,窗台距羊楼高1.0~1.2m;草料槽应建在羊舍内,与羊楼相配套。料槽的长度要保证饲养的每只羊都有自己的采食位置。羊楼与料槽之间可用钢管或木条形成栏栅,栏栅高1m,栏栅上采食口高度母羊20cm、公羊30cm以上。成年羊料槽上口宽50cm、羊楼至料槽上缘高40~50cm(育成羊30~35cm),槽深20~25cm、每只羊所占长度25~45cm,可用作投饲鲜草、青干草、混合精料等;羊舍的墙体一般要用砖支砌,平墙高3.0~3.5m,屋顶可用石棉瓦;一般要建羔羊补饲栏或补饲舍,夯实羔羊补饲基础。若受地形等限制,无法单独建设羔羊补饲舍和母羊产羔舍,可在运动场建设产羔、补饲二合一的母仔栏,以便在母羊产羔后
2~4d,将母羊及幼羔关在一起补饲。每个母仔栏一般可关养3~5只产羔的母羊和羔羊;羊场除要建设种公羊舍、后备羊舍、哺乳羊舍、妊娠羊舍、育肥羊舍之外,一般还要建设种羊鉴定分群栏、药浴池、青贮窖,并配置饲料加工机械等。
3.4“示范引羊”,推进黑山羊产业化经营
3.4.1按照“黑山羊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的要求,以深入开展黑山羊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大力推进黑山羊标准化规模养殖。
3.4.2积极引导与帮扶黑山羊养殖户开展“农-超”、“农-餐”对接,促进出栏黑山羊及其产品的经营与流通;大力发展黑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进行抱团闯市场;重点培育与外引2~3个有一定实力与带动能力的黑山羊生产、营销、加工龙头企业,并依托相关组织与企业,积极开展黑山羊产品质量认证,提升其附加值,不断推进黑山羊产业化经营。
3.4.3做好“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工作。以传统节日活动为载体、为平台,通过举办与羊有关的活动等方式,大力宣传推介我镇的黑山羊,把黑山羊打造成为我镇的一张名片。(参考文献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