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是大红酸枝出名的生产基地,因而近些年来吸引了世界各地不少的红木企业或商家到此“寻宝”。那么,你知道越南的大红酸枝究竟有多稀缺吗?甚至有行家担忧其会成为下一个即将毁灭的树种。而近日,东兴市的家家鸿红木企业实地走访越南,亲身体验到了越南大红酸枝的稀缺情况,并有图有真相。
一、联系货站,了解最近的行情及价格
走访越南的家家鸿红木成员第一天就联系了货站,了解到了最近的汇率价格,并且咨询了近段时间木材出关的运输成本,每家货站都是麻包木制品堆满了整个货仓。因受国际形式的影响,木材的贸易已经开始触犯到国际贸易公约,所以木材的原木出口已经基本不可能,越南政府不再鼓励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输出,所以原木的输出是要冒很大的风险,越南工的家具成品是当地支持的产业,为了鼓励这些附加值的越南工家具,当地政府制订关税费用也会很低廉,到凭祥的税价为8.5元每公斤,小规格板材的运输都以家具半成品的名称报关,成本从去年的8.5元一公斤调整到15元每公斤(到达凭祥的价格),大量的木材贸易,使得报关的工作十分忙碌,而且丢货现象比较突出,经历了两家物流货站,均有客户交涉木材丢失问题。
首先来到同济的原木第一市场,这个市场成立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年,路面处于原始状态,道路细小,两侧简陋的铁栅栏排挡里堆满了木料,以前的大料遍地时代已经远去,整体市场基本都是以树杈树根为贸易基础:

1.很多原料都是一半白皮一半实木,像这样的原料在以往都是不屑一顾的状态,如今因为实心规整的外观,反倒成了市场的热门。

2.在这个市场上,像下面这样空腐的原木也是比比皆是,可能因为纹理漂亮的原因,可以制作一些随形摆件和小工艺品,所以占有整体市场2/3的份额:

3.随着这些树枝树杈的消耗,未来的红酸枝将走向何方?红酸枝已然渐行渐远,感叹国人的蚕食能力,只要是中国人喜欢的,都将为此带来灭顶之灾:
4.勤劳的越南啃木族,一个在摩托车上的民族,穿梭于各个原料市场之间,用自身辛勤的汗水来换从所求:

看到这些市场状态,让人心寒,也让人感慨万千。经历了这些年各种原材料的涨幅,发现一条规律,凡是网络上宣传明天跌幅的原料基本都以预测的相反方向发展。在与众多异国他乡的木僚们交流中得知:因为产地的原料枯竭,加上国际贸易公约的限制,普料4个月前的价格和现在比较,已经涨幅了一倍多,奇料难寻的窘境已成为大势格局。
同济广场是当地大料商之间贸易的地方,这地上一垛垛的木材都是要求整垛交易的,基本是一个货柜的木料分成不同类型来交易,后面标示着seiko的精工汽车是从广济过来的。
广济是越南原木市场,那里的木材交易都是以货柜为单价的贸易方式,对于本人这样喜欢选料的寻木人来说,很不适合,可是对于大规模的家具厂来讲,这种交易方式省去了很多体力上和精力上的浪费,每个人的追求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市场需求,要做精做好,必然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道理谁都会讲,落到实处就要靠自己的坚定不移了。
从同济广场出来,沿路两侧是各式越南工的展示店,店里都是玲琅满目的摆放着各式工艺品和各式越南工艺的家具,不要小看这些店面,店主基本都在浦寨开档口,而且基本都属于早期进入行业的前辈,这些店面里都会有些市场不易见到的货色。
沿路之上有一些散落的木材店面,以往的时代都是门面内码满了木材,如今已经变得稀稀拉拉,几块木板撑起店面的感觉,停下摩托车,走上去看一下木板,大的宽的厚度在9mm,成器规整后只能剩下7mm多点,这么大的板子,这么薄,也是史无前例的,小的板子厚度在7mm,成器规整后只能剩下5mm多点,这要是做好了东西被买家买走,未来就只剩下挨骂了。
红木板材市场在河的两侧,去年还只在河的一侧,今年已经发展到河对面的一侧了,市场的繁荣加快了原料的流失,我习惯把这条河上的桥称为:奈何桥,到了这里,你多多少少会买些板材,作为木迷来说,见到漂亮的材料自然心动的无法把持,贵些不是问题,不好的东西才是你纠结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