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北距广州50公里,南离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门48海里,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
东莞选择白玉兰为东莞市市花,象征着一种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东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地理人文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以科技推动经济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东莞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二十年来,东莞的经济以平均每年22%的增长率蓬勃发展,是中国综合经济实力30强城市之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东莞市花-白玉兰之一,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以电子资讯产业为支柱的外向型经济结构,是国际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947.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5%,增长速度创近五年新高。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推进经济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07亿元,下降5.7%;第二产业增加值513.43亿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增加值405.03亿元,增长18.8%.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411.13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6.5%。
磁讯产品2003年预算内三级财政总收入(含关税)206.41亿元,比上年增长22.9%,若剔除海关税收因素,增长19.9%.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67.45亿元,增长25.3%;全年进出口总额(海关统计口径)521.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进口额241.04亿美元,增长17.5%;出口额280.02亿美元,增长18.0%;实际利用外资(不含对外借款)25.63亿美元,取得历年来最好的成绩,比上年增长19.3%。
今天的东莞已成为一个冉冉升起的现代制造业名城,是广东省的中心城市之一。东莞形成了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为支柱的现代化的制造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累计引进外资179.83亿美元。投资者主要来自香港、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荷兰、芬兰、澳大利显像管生产线。
东莞大力发展科研、教育、市场中介服务业以及金融、物流、会展、旅游等产业支援服务业,发挥集聚效应,加强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大型骨干软件企业、集成电路企业、光电子企业来我市投资创业。积极引进芯片设计、软件开发、数字技术、精密机械等“高、精、尖”项目,巩固信息产品制造业的支柱地位,增强配套优势,延长产业链条。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近3300家,实现产值115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0%以上;出口89亿美元,占全市的31.8%。东莞作为世界重要电脑资讯产品生产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科技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全市有科技活动机构1670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2.49万人,科技活动经费使用总额3.73亿元。至2003年末,全市有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其中当年被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50家,是历年来认定数量最多的一年,被国家级认定的1家。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排名前100位的企业有13家在东莞投资办厂或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由于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东莞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良风美俗进一步弘扬,近年来,连续三次被评为全科教兴市先进城市,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还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禁毒先进单位、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广东省创建文明城市选进单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进入新世纪,东莞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结合本身发展实际,提出了把东莞建成以现代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确立了“一网两区三张牌”的工作思路。即构筑以东莞之夜水、气、路、电为主的高标准基础设施网,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为城市经济提供新的发展平台;大力推进以东莞大道为纵向轴线的城市新区和规划控制面积达72平方公里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建设,从整体上提高东莞的聚集力和竞争力;要突出打造城市牌、外资牌、民营牌,加大科技兴市工作力度,营造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优势,争取用5至10年的时间,把东莞建成it产业发达、综合实力雄厚、创新功能突出、城市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经过几年的努力,东莞城市现代化建设初见成效,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社会文明水平大为提高,市民生活环境得到优化,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东莞正以开拓创新的姿态,为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面富裕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