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萤石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被无序开采和浪费。这一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有关部门从1999年开始把萤石资源作为战略资源进行保护,开始对萤石的出口实行许可证制度,并对新发现的一些大型、特大型矿山进行封存,同时对矿山的开采经营权实行公开拍卖。目前华东地区的资源已逐步开采完毕,开采重心逐渐向华中和西北腹地转移。
二是氟化工生产因具有介质高腐蚀、废水难生化、单体易爆性等特征,面临着环境保护与安全运行的压力。氟化工生产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单一、布局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突出,部分企业污染严重。'恐氟症'以及对'无氟'概念的渲染,使得人们对氟材料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三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薄弱,制约了氟化工的后续发展。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国内企业在靠近原材料的低端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但附加值高、加工深度以及技术要求高的产品领域基本上被国外企业占据。很多企业在技术开发方面的投入仅为销售收入的1%-2%。技术开发人员往往只有生产及管理人员数量的1/10,部分企业甚至没有开发人员,只是临时请一些专家来现场指导。
因此在高端产品方面,国内的企业只在少数产品上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四是跨行业的上下游联系不够紧密。许多企业主要生产传统的大众化的含氟中间体,新型含杂环等结构复杂的含氟中间体研究开发缓慢,生产较少。目前的产业竞争局面是上游国内企业众多,竞争日益激烈,下游高附加值的产品则由国外企业占据。
为此专家建议,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功能,加大萤石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的力度,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开展新材料推广和导向,引领消费。企业之间要加强分工协作,细分市场,建立竞合关系,营造合理有序、共存共荣的发展环境。(来源:化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