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
最近,圆明园兽首在法国拍卖的事情引发了全世界华人的关注。那是我们老祖宗的东西,保护它没错,从强盗手里夺回来都应该。对于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遗产,像万里长城、故宫等,国人因了解它们的价值而一再呼吁保护,甚至不惜以重金修复,国家也制定相关法律,对破坏物质文化遗产的人绳之以法,严惩不赦。而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在这里,我要说的是中医,曾对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过卓越贡献、拯救过无数的生命的中医文化。我身边就有很多人动辄贬之为“不科学”、“迷信”、“巫术”而大加鞭挞,甚至还不断有学者提出“废止旧医案”、“告别中医中药”等主张。中医真的是“迷信”、“巫术”吗?我认为绝对不是。
以前,我母亲长期身体不好:高血压、颈椎病、脑供血不足、胃病、肝囊肿,生我的时候患过产后大出血,后又患过类风湿,……平时精神不振、吃药打针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几乎到过山东省各大医院检查治疗都无济于事。偶然的机会,我在网络上认识了一位中医大夫,就是后来我们非常熟悉的陈金柱老师。当时就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把母亲曾经得过的病、治疗方法等能想到的方面整理了一个病历发给了陈老师。接下来,陈老师根据她的情况开出了药方。吃陈老师的药方一个月后,我母亲逐渐地把常年离不开的降血压药就放下了,逐渐地,胃口好起来了,睡眠改善了,颈椎不疼了……现在,母亲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说话有底气,面色红润,血压正常,唯有肝囊肿还在陈老师的指导下慢慢调理改善。如果不是确确实实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我很难想像人们说的不治之症“高血压”是能治愈的。
中医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的国术,但是在国内,被中医救治、滋补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对它却并不十分了解,并且越来越陌生。为什么?我想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第一,老祖宗的医著,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等语言艰涩难懂,很少有人能独立看懂领悟;
第二,由于种种误区导致了人们对中医不感冒。像人参、鹿茸、虫草、虎鞭入药,让人感到中医太贵;由于中医随病情随时调整药方慢慢调理,让人感到中医见效太慢;也由于中药需要煎熬后喝汤,让人感到中医太麻烦;
第三,中医治“未病”的说法在西医看“指标”的做法面前,显得说服力不足。现代医院中,“指标”不够的话,谁能随便说一个人有病?
其实,中医真的不贵。陈老师给我母亲调理了一年的时间总共花费了两万多块钱,听起来是很贵,但比起心脑血管的病人到医院后一个周的花费来讲,两万多块钱又如何呢?另外,中医治疗的方法有很多,有一些方法是可以自己学习使用的。首先是食疗、养生,这就是解决“未病”的,另外还有针、灸、导引、按摩等方法,都是成本很低很有效的治疗方法,完全可以推广开。
按陈金柱老师的说法,西医是白求恩正式传到中国的。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抗生素、吊瓶等先进医药、设备已被广泛应用在现代西医治疗上,小到血管如发丝的刚出生的婴儿,大到血管壁薄脆的耄耋老人。打吊瓶的疗效是快,但快的后果是什么呢?西药吃起来是方便,是有效,但“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又有多少人去仔细考虑过?中医讲究“药食同源”,这是一些好的中医大夫指导病人食疗的根据。中医强调的是调整人体五脏六腑的平衡、提高自身免疫力来低于外邪的入侵。现在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中医药的神奇功效认知日深,为规避西药的毒副作用,他们已开始大力倡导以中医药为基础的自然医学,并高薪聘请我国的中医从业人员走出国门,到国外行医。这说明了什么呢?不言而喻了吧!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使人类这个生物体的每一项功能都在得到最精准评估的前提下,从根本上被很好的调整与平衡。中医医道教人们从生活方式上入手,享受内外兼修的美妙。中医决不会消亡,中医是中华文化的一面镜子,两者早已经不分彼此。
苗帅
20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