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这些大品牌公司在针对金融危机的时候,他们无非就是少赚一点钱,因为研发、设计的成本是可以得到控制的,遇到金融危机,减少厂房合作,这就是减少成本,但是他们依然还是有一部分订单,完全可以养活研发和设计,甚至还可以赚钱。
其实大多数的美国企业都是利用这种商业模式来赚钱的,可进可退,而且还全世界的人都在为他们企业打工。遇到金融危机的时候可以逼迫厂房降低价格继续合作,不合作厂房立马倒闭,亏本合作厂房会慢慢倒闭。这也就是传说中的“温水煮青蛙”。
其实目前国内也有很多企业都在通过这种方式转型,比如很多企业把自己的工厂在东南亚的小国家加工,一来价格成本低,二来降低风险,就算搞不下去,亏本的让东南亚的企业去亏,自己就是几个设计、研发、推广的人,遇到在大的金融危机,温饱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又比如现在短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其实盈利的主要是依靠广告盈利,而广告则人为各大传统行业去做的,而短视频运营其实成本相对传统行业来讲低很多。
富士康创造的收录比阿里巴巴低,但是成本却比阿里巴巴大多了,毕竟富士康有这么多人要开工资。
总结:说白了,这个商业模式,就是把你的重资产做成轻资产来操作运营,轻资产运营的特点就是成本低,转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