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实物的话,你可以亲自体验一下它的轻便与牢固,真的非常好!”江苏中复神鹰碳纤维公司董事长张国良代表说起自家生产的碳纤维自行车,就像夸奖孩子一样,脸上满是自豪的神情。
在*审议现场,谈到碳纤维自行车从原料到成品研发生产的过程,张国良颇为感慨。透过他的发言,记者深切感受到,新兴产业一些领域发展所存在的瓶颈制约亟待突破。
碳纤维是从石油中提取并加工生产的一种新材料,是江苏加快发展的新材料产业重点之一,在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和民用领域应用广泛,而发达国家一直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自2005年起,一直从事纺织机械生产的张国良利用资金积累,开始投资这个新产业,从生产装备研发直到碳纤维材料生产,聘请了全国20多位专家开展技术攻关。
张国良告诉记者,最初中复神鹰只搞了200吨的生产线,投资就高达1个亿。但就产业而言,有规模才有竞争力,企业为此又投入了5亿元,上了1000吨的生产线。这5年中,企业也得到了国家和省里5000多万元的科研资助。“我是侥幸成功了,回头看看当初和我一同上马的全国10多家同类企业,至今没有一家实现量产。”可喜的是,2009年,全国碳纤维的产量不足800吨,而张国良所在的企业,产量达到了507吨。
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代表在连云港工作时见证了这个过程。他深有同感地说,这说明新兴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很大风险,完善前期投入机制很重要,而这方面是我们的薄弱环节,急需实现知识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中复神鹰吉星高照,搞成功了!”
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索丽生代表接过话茬,笑着说:你的成功,是拆纺织机械的“东墙”,补碳纤维的“西墙”!
“现在我就想呼吁,这类对于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新材料产业,特别是在最初研发阶段,能否由国家再加大一点投入,哪怕采取参股的方式,也好分担风险。企业做大了、盈利了,国家也有回报。”张国良建议。
扬州市委书记王燕文代表认为,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属于弱质产业,急需政策扶持。比如半导体照明产业,是各国公认的最有前途的高效照明产业,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政策,促进了产业发展,但与国外的法案法规相比,力度还不够大。她建议制定半导体照明产业促进法,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基金,制定推广政策。
前端是研发,后端是应用。张国良告诉记者,碳纤维产业在中复神鹰已经形成了从生产设备到原料到产成品的产业链,实现盈利了。去年,中复神鹰生产了1万多部碳纤维自行车,其中出口占了一半。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自行车产销国,每年产量高达9000万部。中复神鹰计划3年做到100万部,而这,也只相当于全国规模的百分之一,潜力巨大。刚刚高兴过一阵,新的烦恼又来了。张国良表示:与国际厂家相比,中国企业目前还是势单力薄不占优势,建议在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扶持,扩大产品市场应用,提升国际竞争力。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全林代表听后表示,现在强调高新技术的“产、学、研”,还要和“用”结合在一起,要通过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在国内市场先“用”,否则,再好的技术也只能停留在纸上,产品也销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