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辅料时随着服装的演变而形成和发展的。我国文化历史悠久,服饰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地区、各个社会阶层都有各自鲜明的特色。服装材料的演变经过相当漫长的过程,在这历史长河中,我国服装辅料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服装辅料的起源和萌芽阶段
追溯历史,在商代甲骨文中,开始有织帛、制裘、缝纫的记载。奴隶主、贵族伟显示身份而在衣服上绣上兽头纹样,缀上皮革制成的斧形饰品。在周代,士大夫以上所穿的礼服宽大,左衽、腰间用带束紧,纽结上有做成蝴蝶式结。束带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大带宽四寸,用以束腰;小带以皮革制成,宽两寸,上有小铁环用的系靴,挂佩或插笏,两端以钩勾住。带钩起初用石、骨、木、藤织造,后逐渐用铜、铁、金、玉制造。战国时期衣着有冠、带、衣、履四种服饰配套,贵族妇女则以丝织品做衣服,用丝带紧束腰身。我国古代服装的紧扣材料以腰带、布纽带为主,直到宋代才出现纽扣,普遍流行于明清时代。
在这萌芽时期,对服装材料没有什么面料、辅料的明确概念,然而对古代服装分析,不难发现,这些服装都大量使用了各种辅料,这些辅料与现代服装辅料相比,最大的不同时取自天然材料,手工制作,主要用于服装装饰,其用料讲究、工艺精湛。从唐代到清代,各类朝服、龙袍,大都采用金、银、丝线绣上各种图案,以区别官衔等级。紧扣兼装饰用的带扣材料,多为金、银、铜、玉、翡翠等,出现了贵重的白玉佛手扣、包金珍珠扣、三镶翡翠扣、嵌金玛瑙扣等,但只限于权贵享用,未流向社会。至于裘皮、羽绒、羊绒、驼绒、丝锦等保暖材料何时用于服装以难查证。
真正辅料工业的雏形,是在辛亥革命以后,随着中山装的流行,黑炭衬、马尾衬在我国出现。最早的纽扣厂于20世纪初在浙江定海建成,辅料在我国开始机械化生产。
二.服装辅料产业的形成和推广阶段
解放以后,由于服装的单一化,服装工业机器辅料工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知道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以衬布、里料、纽扣、拉链为代表的辅料工业才得以迅猛发展。80年代中后期,通过引进大量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始形成了我国的服装辅料工业体系,由于西服和各种时装的盛行,大大加速了辅料的推广应用。
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服装辅料产品门类不断丰富,质量档次不断提高,使辅料已成为服装生产四大要素之一。但长期以来,服装辅料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服装行业对辅料行业生产的产品及应用性能不甚了解,辅料行业也不甚清楚服装对辅料的要求,辅料的发展往往滞后于服装的需求。通过近20年的努力,辅料行业逐步由发展期进入成熟期。
三.服装辅料产业的完善和发展阶段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世界服装辅料生产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服装加工由海外向我国内陆迁移,接踵而来的是服装辅料生产的大搬迁。世界著名服装辅料生产跨国公司,纷纷采取独资或合资的方式在我国设厂,如日本ykk拉练公司、德国汉莎里料公司、法国比加利衬布公司等,都在我国江、浙、沪沿海地区设厂。同时我国的民营辅料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规模化生产经营的企业集团。随着我国服装集市市场的发展,为适应不同档次的服装需求,小型服装辅料企业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形成涡国数以百计的服装辅料生产企业。这种发展模式,一方面适应了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质量稳定性问题
除少数大型企业有完善的质量检测手段和质量保证体系外,多数中、小型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不够,而我国辅料行业标准的制定也落后于生产发展,有许多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只能参照一些大型企业标准。所以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是我国辅料行业存在的一大主要问题。
2.辅料的配套供应问题
辅料产品可由辅料厂直销,但更多的是应通过辅料经营公司配套销售,但目前我国辅料经营公司规模都较小,担当不了配套供应的职责,因此给服装企业造成很大的麻烦和困惑。我国有如此多的服装企业和服装辅料企业,而至今未建立起大型的服装辅料配送体系。
3.辅料的配伍开发问题
我国辅料的产品开发一直滞后于服装发展的需求。由于相互沟通不够,缺乏超前意识。服装随着时代潮流向前发展时,辅料行业不能做到同时配伍开发,更缺乏创新意识。辅料行业急待加强其研究开发机构,特别是对服装应用的研究,形成从原材料到服装应用的开发链,实行配伍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