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转载这篇文章是为了能让更多喜爱龙舟桨的朋友能看到,一起讨论研究。
1 研究目的
龙舟运动作为端午民俗活动的一项内容,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千年依然深受我中华子民的喜爱,本文旨在对龙舟划桨技术进行一隅思考,以尽传承之力。龙舟划桨技术流派众多,主要体现为大到技术结构的千差万别,小到技术细节各有千秋。本文主要对划桨技术具有共性的技术结构进行分析,其中也包含了自己对一些技术细节的理解。
2.研究方法
1.专家访谈 本文研究中对目前高校中高水平龙舟对教练进行了咨询,并观摩其水,陆技术训练;走访北京龙协相关负责人及有带队经验的教练。
2.录像分析 对被观测对象动作进行录像,然后进行视频研究,对细微之处作进一步分析。
3.研究结果与讨论
1.技术结构描述
龙舟划桨技术分为四个阶段:(1)入水阶段上体前压,两手上下握浆向前将两臂伸直,身体外倾于船舷,浆垂直插于水中;(2)拉桨阶段腰背部率先发力挺起,两臂沿船运动反向水平拉动;(3)出水阶段两手向上垂直提浆,同时桨向内稍有倾斜,两手手腕旋转,使桨外沿向运动方向旋转;(4)回桨阶段收腹上体积前压,带动两臂向前伸出。
2.技术分析
(1)人水阶段: a. 上体前压,两手向前将两臂伸直,为尽可能的获得最大的拉桨距离创造条件,也为腰背,臂在后序阶段发力做好准备; b,身体外倾于船舷,为桨垂直入水创造条件,由此可增大划水页面;
(2)拉桨阶段:通过大肌群带动小肌群提高发力效果,所以腰背部应先于两臂发力,上体加速向上,向后提起结合向后拉浆可给船更大的推力;
(3)出水阶段:两手向上垂直提桨可减少水对桨的阻力,同时桨向内稍有倾斜便于卸水已达到进一步减少水对桨的阻力,两手手腕旋转,使桨外沿向运动方向旋转可以减少桨叶迎风面,同时可以使前臂,背部肌群得到瞬间的放松;
(4)回桨阶段:回桨时贴近水面,减少不必要的移动距离。
3.难点剖析
(1)入水时桨要垂直入水,这时就要求:a.握桨的上手臂要伸直;b.上体前压向船中轴线方向旋转;c. 上体向船舷一侧倾斜
(2)拉桨时水平向后拉动,避免出现桨的上下,左右晃动。
4.研究结论
(1).划水时尽量加大桨在水中的迎水面,以求获得更合理的拉力,出水时以及出水后尽量减少迎水(风)量,以求获得尽可能小的阻力。
(2)由于龙舟运动对运动员耐力要求很高,所以出水后瞬间的臂背肌群的放松也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