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最重要的基本陈列之一。如何使该陈列既充溢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又闪烁着现代文明的夺目光辉,呈现出浑厚、大气、简洁、流畅的独特风格,是设计人员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试从形式设计的博物馆化、人文化、立体化和多元化几个方面,谈谈对“古代中国陈列”形式设计的初步思考。
一、突出形式设计的博物馆化
早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学者就在探讨博物馆展览的博物馆化方面的问题。所谓博物馆化,我认为就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考古学描述和历史信息的铺陈,充分利用博物馆的各种文物资源,展示文明的魅力,也就是所谓的去考古化、去历史化的问题。
博物馆展览的博物馆化不仅仅是就内容设计而言,形式设计也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形式设计的博物馆化首先表现在如何确定设计风格上。“古代中国陈列”展示了从远古时期到清朝的漫长历史过程,它以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为主线,突出表现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发展特点和各民族在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全面展示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贡献。在形式设计中,各种设计元素都必须从灿烂的古代中国文化中去选择和提炼。只有这样,“古代中国陈列”的形式设计才可能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特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芯”。
其次,形式设计的博物馆化还表现在如何确定形式设计的重点上。“古代中国陈列”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西汉东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西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八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享誉中外的经典文物。文物是博物馆展览中最重要的载体,“古代中国陈列”的形式设计只有把凸显文物的特性放在第一位,才能使广大观众通过观赏具体的文物,感受文物所蕴涵的古代先民的智慧。
第三,形式设计的博物馆化还表现在各种设计手段应该进一步模糊化方面。设计界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看不见的设计才是最好的设计。”博物馆的展览设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从各种展陈设备到具体的版式设计、装饰设计无一不是这样。因此,我所理解的博物馆的展览设计,应该是在各种必不可少的看得见的设计之外,不要再增加各种不必要的设计手段,或者换句话说,要使各种设计手段尽量模糊化,尽量视而不见。以各种现代科技手段为例,它们本来为深化展览内容、丰富展览展示形式提供了新的思考,但是我们在博物馆的展览设计中,往往把科技手段的应用当作一个展览是否具有亮点的重要标志,于是博物馆的展览变成了科技博览会,文物变成了配角,成为各种声光电影中的小丑。这是我们在“古代中国陈列”形式设计中必须引以为戒的。
二、强调形式设计的人文化
所谓博物馆形式设计的人文化,就是在设计中充分地以人为本,主要包括为观众提供环保的绿色环境、适宜的观赏环境和惬意的休憩环境。
众所周知,绿色设计是20世纪最后几十年中兴起的设计思潮,在经历了80年代的活跃与发展之后,逐渐与“人性化设计”、“健康设计”以及“非物质主义设计”等新主张相汇合,并影响着21世纪建筑与内环境的设计,促使“环境设计”新概念的崛起。在绿色设计思潮的影响下,设计师把天然材料的应用当作室内设计的重要手法,强调在内环境设计中天然材料的肌理,着意显示这些材料的本来面目,或者原始粗狂,或者精雕细琢,或者儒雅高古,或者热烈质朴。许多国际博物馆的建筑与展厅设计也把绿色设计作为首要的设计前提。卢浮宫博物馆金字塔入口与地下展厅的处理手法具有绿色设计风格。玻璃金字塔造型作为天棚,无论是隔热、保温都达到了理想效果。在进入展厅的过厅处设计了一个倒置的玻璃金字塔,让人进入博物馆一下子就进入了艺术氛围。倒置的玻璃金字塔,能透射自然光,并由玻璃镜面反射到大厅,这种光与影的空间氛围,减轻了处于地下层展厅的压抑感,使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绿色设计不仅要求设计师选用理想适宜的天然材料,还要求设计师必须理智地面对各种新材料和新工艺。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这极大地丰富了展览的表现力,改变了以往展览材料和制作工艺较为单一的局面,但也促使设计师必须审慎地选择,它们是否环保。“古代中国陈列”必须选择无毒、无有害气体释放、无污染的原生材料;展厅墙面要便于清理,不易变色,不易破损,能消除噪音和具备防火等功能;吊顶应具备吸音、防火等功能;地面主要具有防滑、亚光、耐磨损、防火、静音、脚感舒适等功能,以环保、噪音小、耐用、厚重感强、易除尘的大块亚光仿石材塑胶材料为宜。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为观众参观展览提供一个真正的绿色环境。
除为观众提供环保的绿色环境外,设计师还必须为观众提供一个适宜的参观环境。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古代中国陈列”将有一个空间分割合理、布局流畅、主展线明确的设计,给观众提供一个有明确走向、符合心理需要、参观与休闲互不干涉的参观环境。通过展厅空间的合理分割和对文物疏密有致的处理安排,产生一种奇妙的节奏变化和波澜不断的感觉。文物产生于特定的时代环境,创造贴近主题的展示环境不仅起到美化装饰作用,而且是抽象理论的具象表达,有助于观众对展品的理解。“古代中国陈列”还要有人性化的灯光环境,博物馆展陈的照明环境除了要使观众能看清楚展品外,还应给人以舒适的感觉。营造展场不同区域的光照亮度差,是展览照明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但难在这种度的把握上。一般而言,亮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环境会令观众感到愉快;如果亮度差较大,就会使人的眼睛很快进入疲劳状态。只有展示区域明亮而其周围较暗时,观众的参观动作就会变得缓慢甚至迟钝;如果展示场所四周环境都很昏暗,那就会在受众心理上造成极不愉快的感觉,进而迅速引发视觉疲劳。但如果亮度过于均等,则会令观众产生呆板、单调和漫不经心的负面情绪。因而,在“古代中国陈列”设计中,设计师将更加注重研究观众在参观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灵活运用光影艺术,用光色的变化来增强文物与观众的亲和力。
21世纪的观众已经不满足于简单地参观展览,他们需要有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古代中国陈列”拥有7000多平方米、十个区域,我们应该在不影响主参观线的前提下,安排人性化的休息场所。在这片特殊的环境里,色彩使用柔和的中性色,光源仿造自然光效,使观众的疲劳在这里得到缓解,参与特设的互动与观摩项目,完成与博物馆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