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踏信冷链物流公司:严格遵守“价格让客户满意,时间让客户满意”的物流经营方针让客户满意的服务宗旨,为公司赢得了良好信誉,并受到众多中、外生产企业的青睐,公司现已与50余家中、外企业鉴定了长期承运合同,并建立了良好的互信踏信‐将坚持以高瞻远瞩,积极创新的经营理念,以“一切让客户放心,一切使客户更满意,一切站在客户立场着想”的经营方针,为广大中、外客户提供价廉、便捷、安全的运输服务。公司凭借自身规模化、化经营实力,协同客户设计出经济、快捷的运输方式,同时以操作规范、运作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客户提供免费上门货、货物起运、快速、准时的送达、信息反馈全过程的运输服务。
江门开平冷库收储土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过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期,经济总量的不断提升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使得当下的经济发展阶段呈现出了独有的变化和特点。2022年,根据季度的数据显示,高技术产业增长十分明显,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40.8%、24.3%、10.2%,说明了我国经济的短板在不断补齐。
但是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损腐率却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源头预冷这一环节明显缺失。在发达国家已经超过了80%的农产品源头预冷率,在中国只有30%。换言之,仅仅在源头产地这一个环节,中国就有近1.2亿亩耕地面积内的农产品腐烂在了种植者手里。
物流肺炎疫情来袭的初始阶段,道路的不畅,冷链资源的缺失,让农产品上行通路堵塞的问题集中爆发,无法出村滞留的农产品数量更是以几何倍数的增长速度。
果蔬生鲜类农产品对保鲜能力要求极高,从田间地头经过运输到市场再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越长,对新鲜度的影响越大,轻则影响口感重则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大多数农产品浪费和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都在“先一公里”,一旦源头保鲜失败,后续的冷链物流无论如何发力都不再有意义,只有做好“先一公里”即产地基础资源布局,才能够更有效地保障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和延长其保质期。因此产地基础资源布局,对于我国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从产业链来看,产地基础资源主要是冷链的上游,涉及到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涵盖了农产品种(养)基地、畜禽屠宰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等关联产业。从冷链产业本身来看,产地基础资源主要是指冷链基础设施:主要类型有产地预冷保鲜设施、产地冷链集配中心等,具备产地预冷、仓储保鲜、分级分拣、初加工、产地直销等功能,能有效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水平,减少产后损失。
中国农业特征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大国小农”的背景下,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水平落差很大,受限于技术和成本的壁垒,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和认知很难完成生鲜果蔬需要的预冷处理以及对产品进行必要分级。农产品“先一公里”的关键技术是果蔬要降温、粮食要降水。如果采摘后不及时处理,错过了窗口期,就会对产品质量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
“先一公里”的产地基础资源的不足以及分级制度的缺乏,成为了农产品现代化升级转型的阻碍。早在2020年4月,农业农村部就正式启动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从基础设施的角度,能够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溢价能力,促进农民稳定增收。2020年和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分别提出“国家支持相关主体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以及“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2020年,国家投入50亿元资金,支持超90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产区新建或改建1.4万个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规模超过600万吨。
农业“先一公里”升级,已经成为了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建设工程,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更是单独对夯实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基础进行部署,明确要完善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布局,完善冷链源头基点网络,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规划》中明确“十四五”时期要实现肉类、果蔬、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85%、30%、85%,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显著减少的发展目标。《规划》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冷链物流行业产地基础资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冷链物流产地网新形势新格局下的发展方向。进入了“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国际政治局势复杂多变、新消费新零售时代开启等多重因素影响,《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冷链物流网络,统筹区域冷链物流协调发展。同时要推动冷链物流绿色化和智能化建设,强化冷链物流风险预警机制,适应国家“双碳”战略和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