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即媒体,商品即信息,每一个产品包装盒就是一个广告位,货架之上,所有的商品都在自己说话,高低,只是商品自身能力的问题。在我的职业生涯里和商业咨询过程中,甚至包括我们所有人的日常里,看看自己周遭无声或有声的广告及营销话语里,有多少是美丽的废话?让你跟商品区隔得很远很远;再看看ta们的(或自己)公司的官网首页,又有多少抽象得让人麻木不仁的鸡汤概念,让人视觉聚焦不过3秒。过往一切匮乏的人口红利时代,人们因为资讯、知识的极度不对称,为那个商业市场产生了极其巨大的购买力。现下的商业环境里,一切严重过剩,一切都在趋于对称,包括商业、商品的话语体系,都是可怕的同质化。在我们昏沉的潜意识里,几乎都在诉求自己的高尚文化,特别怕人们说他没文化,所以特别在意一定要表现出有文化有格局的高冷样子,然并卵,这跟消费者有鸡毛的关系啊,顾客的动机是什么?商家的动机是什么?简直就是鸡同鸭讲…。
在商业的话语体系中,在产品包装的话语设计里,商家以及包装设计师,对语言与行动的关联关系了解多少?对我们自己的大脑思维机制又探索了多少?……
最近,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过一段超有功力的微信营销话语,不如分享出来大家感受一下。内容: 孩子成绩落后于其他同学应如何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究竟要怎样激发?教辅读物琳琅满到底哪本最可靠?学校老师良莠不齐对孩子有何影响?校外辅导班鱼龙混杂家长又该如何选择?——周大夫无痛人流~~~从根源上免除您的烦恼!!!
我们再看看某商家开发了一款创新型晾衣架,专门为阳台晾衣而创新设计的,电动或手摇升降随人,衣服之间疏密可调且能固定,衣多不挤,风刮不掉。可惜产品的包装话语及有声广告语却是这样说:「xxx牌晾衣架,我家晾衣真方便…」只可惜商家根本没有从产品中提炼出一个usp(强势卖点)送到消费者的心坎上,市场购买力可想而知。
以上两个案例分享,哪个更让自己注意?哪个又让自己记忆深刻?就目前中国本土产品包装,几乎都在美观上用力,却鲜有人在文字话语上下功夫。不信贴出几图:
以上案例,你第一眼注意到了那一句话语?哪句话语又让你产生兴趣?哪句话语让你产生联想?很多时候做产品包装,很多老板或设计师为了文辞之美或者显得高大上,而丢掉了话语诉求的初心,诸多包装设计师也是一样,为了美学本身却忘记了信息的触发力。做包装就是做广告(广而告之),做广告,不是为了表现人(自己),而是为诠释产品去做刺激源。当然,这也是人们思维机制的顽疾,也是一个大家都有的两个不好的心态。其一:人都太在意自己在ta人眼中的表现,而没有聚焦于解决问题;其二:人大都或多或少地有自卑情结,老担心人家说我的设计不好,而不记得专注于解决销售的问题。我们不妨反其道之:其实自己就是消费者,所有的顾客,面对商品时,都是在关心自己-“这与我有什么关系?更高层面的焦点就是:我如果买了这个,别人对我的评价会如何?
在市场营销层面,话语就是权力,产品话语就是根据广场效应去制造权威,就是围绕“功能、工艺、安全、便利、科学、产地…”去暗示“值得”。为自己的产品(或品牌)设计话语体系,无论多么复杂的业务,资讯过剩、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做为产品的二次开发商(包装设计)必须彻知:「一句话讲的彻底明白,一句话即时打动顾客心」的实用性。包装设计的目的,一是要顾客看见(注意力),二是要顾客有兴趣拿起来(概念的区隔),三是要顾客能决策(指令性暗示),买回去(无论功用性或者情感心理地欢喜,值得…)。
从学术的角度而言,什么是符号?抛开那些标志性的铭牌与图形,世界级的学术大家说“语言就是符号化的一种”。这里我们不用装做懂的样子去探究是与否,我想从另一个维度解释说:其实,人都是条件反射的联想型动物,你讲别人听,或你听别人讲,每一个言辞和每一句话语,都会即时让我们的大脑产生一种意象情景。比如我现在说:[请不要去想象重庆麻辣火锅沸腾的样子…],怎样,你脑海里掠过了什么?不是让你不要想象吗?又比如我说:今年过节不收礼…你想到了那对卡通爷爷奶奶吗?今次在这里,我们先不探索人的大脑思维机制或奥秘,但是我敢说:人就是符号化的动物,人是见刺激源就条件反射的本质。人……
至此,我们做产品包装,到底重在美学还是营销的话语体系去做刺激源?可能各说各有理,但,我想提醒一句:这个世界都在做的,即便再好都没啥新鲜?如果所有人都在研究如何创新,你一个人在精益求精地做传统产品和服务,那么,你才是创新,你才有市场。做产品创新包装,奥妙在哪里?话语体系怎么设计?文学语言好还是口语化的好?神彩优品的智囊团专家,会一点一点的破拆剖析给你听。来,才会交互,交互,才会发生。
我们会发生什么咧?想不想听关于大脑思维与购买心理之间的那些奥妙?比同行更会让产品好卖的产品包装盒开发营销工场_神彩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