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感德镇的第一产业。每至茶叶采摘制作季节,从全国各地涌入感德的外来人口超过6万人。现有的专业市场功能不够完善,住宿、餐饮等接待能力、接待档次远远不够。第二产业的发展,是茶产业链延伸及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必然,再加上双永高速一旦建成投入使用,感德镇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将大大提升。
如何在更高站位上,引领茶产业朝着更高层面,实现接“二连三”发展格局。最近,感德镇在思考整合镇区周边商场、酒店、金融等,形成商业服务区。同时,把发展茶文化旅游作为感德镇打造中国茶叶第一镇的支撑。
感德文化资源丰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生大帝的祖殿——玉湖殿,就在感德。保生大帝降生于感德,与茶不无牵扯。保生大帝在海内外拥有信众无数,从保生大帝作为“医神”的角度出发,该镇将着重宣传推介安溪铁观音的保健功能和医用功能,不断扩大消费层面,以茶文化促进茶产业。
感德龙通的土楼也很有名。这些土楼均为明末清初时的建筑物,历史悠久,保存良好。该镇准备综合利用土楼资源,在土楼内部现场制作铁观音,现场表演,一方面可以盘活土楼经济,又可以展示铁观音制作工艺,宣传茶文化,一举两得。
“感德镇的旅游业不能脱离感德镇的茶业。”陈志明说,层层叠叠的茶山,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双永高速路在该镇槐植的互通口,一旦建成,游客从车上下来,就会被漫山遍野的茶树所拥抱。为使茶园更具观赏性,感德镇将着手对镇区“家门口”周围十座茶山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变茶园为花园和公园。为此,该镇聘请有关技术人员在茶山行道设计、树种选择等方面,进行精心规划布局。每一座茶山上,实施带状退茶让路,纵横整出行间道。同时,在茶园之间,采取高低相结合方式,种植景观树,各树种互相搭配,并在树丛间配种各季花种,与茶树互相映衬。“这样一来,整座茶山错落有致,就会呈现四季常绿,鲜花不断的美丽景色,吸引更多游人来旅游观赏。”
茶山周围,分布着包括琦泰、感德龙馨、碧龙和庆云等4个正在规划建设当中的茶叶庄园、茶叶生产基地。游客看完茶山,就可走进茶叶庄园,品品茶韵,看看茶艺表演,听听茶歌。茶季来临,也可以背上竹篓,和茶园的采茶女一道,体验劳动乐趣,尽情享受休闲时光。从茶山下来,走进茶叶集中加工区,把茶青交给制茶师傅,亲眼看看一泡好茶如何加工出来,体验一下独特的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
夜幕降临,繁忙火热的感德茶叶交易夜市,也是感德镇一道不可错过的景致。蜿蜒的山道上,一盏盏车灯接起长龙,把“龙头”舞到感德市场腹地,数小时延绵不绝,不亚于元宵节举旗灯。“我们将在规划建设的商业服务区内,寻找几个最佳观测点,把乡村最美的一幕,留给游客。”陈志明说。
在感德的第二天,游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行走游览:
可以选择茶叶制作体验游,到各家各户去参观茶叶加工过程,深入体验茶叶加工制作技术,与村民泡茶聊天,顺便稍带点私家茶。“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把感德富有闽南特色的古大厝和土楼,整合成茶叶加工点,吸引广大游客。” 陈志明向记者介绍。
可以选择宗教朝圣游。前往石门村保生大帝文化旅游区,参观玉湖殿,拜谒保生大帝。为方便游客拜谒进香,目前,该镇霞云至石门7.5公里的道路,正在加紧拓宽施工当中。
可以选择生态游。到该镇岭西村感受峡谷风光,观瀑、漂流、欣赏“东日西雾”、穿行古松群……该景区离小舟火车站相当近,从车站出来,不用走多远,就直接进入峡谷。
“感德的茶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的。”陈钦洲介绍,凭借感德铁观音的知名度,感德茶旅游很容易就可以做起来。下一步,该镇将加大度,引入品牌茶企,引导品牌企业和经济能人建设茶叶庄园。届时,感德镇将以更高标准,更好形象吸引外来游客,使感德成为假日游、自驾游、休闲体验游、茶园观光游的最佳目的地,成为茶旅游名镇,带动感德实现“中国茶叶第一镇”梦想。
“目前,我们正在完善旅游区规划设计方案,在整合旅游资源的同时,做好基础性工作。”陈志明说,该镇投入1200万元建设滨南路,投入120万元进行镇区旧街路面改造;筹建霞春大道、岐阳至槐东公路、岭西至福德公路;投入180万元建设路灯工程。该镇投资256万,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茶文化展示馆,已建设完工,将成为展示感德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今后,该镇还将邀请各级书画、摄影协会,到感德举办采风创作活动,使感德镇成为茶文化书画写生基地、茶主题摄影基地,扩大感德茶文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