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毛羽
是指一些纤维端部从纱线主体伸出或从纱线表面拱起成圈的部分。毛羽是相伴于生产流程中纤维运动的综合原因所造成。毛羽诱因是原棉中的断绒和扭曲过度的弯钩纤维。由于纤维由于纤维排列不规则和牵伸运动中的相互作用力不规则运动而形成。
毛羽主要生成于细纱浮游区至捻限点之间的前钳口三角区,增长于成纱后的通道摩擦,重点增加是络筒的张力摩擦。其形态不同,其出现的规律也有所不同。
毛羽按纤维伸出纱线基体的形态不同分为:端毛羽、圈毛羽和浮游毛羽三种:
①端毛羽:纤维的一端伸出纱线主体表面,而其余部分则被卷入纱线主体内,此类毛羽长度4mm以下比例较大,主要是短绒造成,特别是有害3mm毛羽多属于端毛羽。
②圈毛羽:纤维的两端同时被卷入纱线主体,中间部分伸出纱线主体表面,此类毛羽主要是由长纤维在运动中纱线轴心卷取时造成。圈毛羽经过摩擦后往往形成8mm~9mm的毛羽。特别是经过络筒后,9mm长的毛羽值增加与圈毛羽数量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③浮游毛羽:附着于纱线主体表面的松散毛羽。此类毛羽多是纱线中的含杂纤维所致,在后加工中受强烈摩擦引起飞花。
毛羽是影响纱线外观和风格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纱线毛羽的状态直接影响到织造效率、布面风格和染色效果。特别是3mm以上的毛羽会严重影响后道的生产,影响纱线及其*终产品的外观、手感和使用性能。
如:纱线之间容易缠结,导致织布时纱线不能顺利通过经停片、综眼和筘齿,造成开口不清或断头增多。在无梭织机上使用时,因织机多为小梭口、大张力、高速度的工作状态,若纱线毛羽问题严重,则会引起经纱阻挡断头,织造效率降低。
毛羽不良的几种现象
纱的毛羽问题有下列几种现象:1、毛羽总体值较高,布面不清晰,严重影响染色效果;
2、毛羽CV值较高,布面欠平整,引起染色差异;
3、少数纱线毛羽浓密,导致在织布通道中形成棉球、棉结影响断头及布面 质量。
影响成纱毛羽的因素NEW
毛羽大部分是在细纱机牵伸和加捻卷绕过程中产生的,而络筒后毛羽的数量是原纱毛羽的2—4.5倍,严重影响后道工序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诸多纺织企业对如何解决纱线毛羽这一现象而绞尽脑汁,费尽心力,但是结果却并不理想。下面简单地分析一下影响成纱毛羽的因素:
1原料对毛羽的影响原棉的纤维长度、细度、成熟度、短绒率、纤维所携带的杂质等在纱线的形成过程中,对毛羽的产生将带来直接的影响。
纤维长度长、整齐度好,纤维与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大,毛羽形成的机率小;当纤维长度较短时,纤维在纺纱过程中不能被正常的包覆,使纤维的一端裸露在纱体“螺旋线”外端的机会比较多而形成毛羽;纤维自身所携带的杂质在纺纱过程中容易产生疵点,影响须条的正常运行与伸直平行,使纤维露出纱体的机会增加而产生毛羽;原棉的短绒率越高,牵伸过程中浮游纤维多而毛羽的形成机率越大;原棉成熟度高,棉纤维的强力好,纤维相对来说粗细均匀,长度较长。纱线单位长度内纤维数减少,纤维头减少,而且,长细纤维易受加捻扭矩和纤维间摩擦力的作用而使可能伸出纱体的纤维头长度减短。所以,纱体光滑,毛羽较少;同一批原料中各唛头之间的马克隆值差异大、一致性差时,纤维在运行过程中受控力下降,易产生毛羽。所以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配棉的质量和回花的使用率,提高原料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清钢联开清线对成纱的毛羽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要求各设备的通道部位光洁无毛刺,无挂花现象(因刮擦而起毛形成毛羽),打手、尘棒、输棉帘上不能有毛刺与挂花现象,减少对纤维的刮擦与损伤;梳棉机各针布的锋利度要好,增强分梳效能,减少短绒的产生机会,合理锡林、道夫、盖板的速度、隔距与牵伸的配置,进一步伸直纤维,减少毛羽的形成机率。清梳联流程对纤维的打击力度比较大,在细纱高倍牵伸过程中被拉断的纤维比较多,使纱线的耐磨性变差,毛羽增多。
精梳工段:一般来说,普梳纱比精梳纱的毛羽多30%~40%。通过精梳工艺,排除了棉条中的大量短纤维,提高了纤维伸直平行度,所以成纱毛羽会减少。精梳准备工序要注意减少粘卷现象,精梳适当增加落棉,保持顶梳、锡林和毛刷良好的工作状态,整个输棉通道要光洁无毛剌。
并条工段要注意牵伸分配,促使弯钩纤维的伸直,从而减少毛羽的形成机率,喇叭口不能挂花,压力棒要定时检查、保证良好状态。
粗纱工段,成纱毛羽会随着粗纱捻度的增加而减少,粗纱的毛羽越多,那么细纱的毛羽也会随之增加,在所有有棉条通过的地方都要保持光洁,不能有挂花现象。
细纱工序对毛羽的影响
细纱是纺纱的关键工序,其纺专器材的优劣对成纱毛羽影响较大 。主要表现为:
(1) 钢领直径不**,圆整度、平整度不良,或有波纹、毛刺、凹凸不平与不光洁,钢领板不平或走动变形,上下运动不垂直,会造成纺纱张力的起伏波动与摩擦效应增加,导致纱线毛羽增加;
(2) 钢丝圈与钢领配合不良、嵌花,会造成纱线毛羽显著增加;
(3) 导纱钩起槽,对纱条的摩擦,会使毛羽增加;
(4) 锭子对锭尖中心不准,造成纺纱张力波动而使纱线毛羽数量增加;
(5) 细纱锭速也是影响毛羽的重要因素,成纱毛羽数随细纱锭速呈正比例增加;
(6) 细纱机加捻部分的工艺条件与设备状态不良,纱线受到刮擦,会损伤纱线结构,使毛羽增加,加捻过程中,外来飞花和短绒附着于纱体而部分捻人纱中,也会形成毛羽。
(7) 细纱机的牵伸对毛羽的影响特别大,后区牵伸倍数越大,毛羽就会随之增加。另外随着细纱捻系数的增大而毛羽会降低;
(8) 钢丝圈的轻重直接影响毛羽,钢丝圈在加捻过程中沿钢领轨道飞速的做跳跃式运动(不是摩擦运动),当钢领板处在小纱位置时,气圈张力过紧,这个时候是毛羽产生的**时期,钢丝圈太重,纺纱张力大,气圈小,使钢丝圈对纱条的摩擦增加,至使纱线与筒管顶端相碰摩擦而产生毛羽。同时,纱线也易被刮擦而形成棉结。若钢丝圈太轻,纺纱张力小,气圈过大而使纱线与隔纱板相碰撞而产生毛羽。
络筒工序对毛羽的影响
络筒工序是毛羽增长的关键工序,对毛羽影响很大,主要表现为:
(1) 络纱通道内的所有元件一旦出现毛刺、凹槽、破损,接触纱处表面不光洁时,棉纱在运动过程中就会受到较大的摩擦,并产生静电,导致棉纱毛羽增加;
(2) 宝塔管、筒管和槽筒配合不良时,筒纱在运动中就会产生跳动与滑移,都会导致筒纱的局部加重摩擦,棉纱毛羽会显著增加;
(3) 工艺参数:车速越高,纱线与槽筒之间的摩擦力越大,纱线受损伤也越大,毛羽数增加;络纱张力大,纱线与络纱通道各部件的摩擦力增大,棉纱毛羽变长、增多;筒纱卷装量对棉纱毛羽也存在一定的影响,若卷装过大,筒子重量大,筒子与槽筒摩擦力大,纱线受损伤大,棉纱毛羽量就会增加。
从理论上讲,湿度是影响毛羽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各种条件变化的不稳定性,很难量化它对毛羽的影响,只有从长期的监测中才能看到它对毛羽的影响趋势。
湿度大,则纤维体积膨胀,透气性差,单纤维强力提高,纱线在相同条件下耐受强力提高,耐摩擦力提高,毛羽有减少趋势,因此,在细纱,落筒工序适当增加加工环境的湿度,有利于毛羽的减少,细纱车间的相对湿度低于50%时,成纱毛羽会急剧增加。
纱线自身相互摩擦也会产生毛羽,从细纱机上落下的管纱或已络成的筒子纱在退绕、运输、储存过程中相互摩擦亦会产生毛羽。所以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尽量减少毛羽的产生机会。
来源:锦坤盈纺织、《纱线毛羽的成因和系统控制》,作者丨陈玉峰 陆振挺 李新英、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