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一项重点任务,同时也是率先探索未成年人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和创新举措。
内蒙古法制教育基地是深度“体验式”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基地展厅面积约600平方米主体内容包括“二厅一廊二馆一室一场所”。“二厅”即法治文化大厅、法治教育报告厅,“一廊”即检察文化长廊,“二馆”即武隆检察史馆、青少年法治教育展馆,“一室”即法治产品陈列室,“一场所”即“莎姐”未检工作室、模拟法庭、询问室、讯问室、远程提讯室、三方远程审判室等专门办案场所。重庆法制教育基地采用多媒体互动设备展示教育内容。该基地建成开馆已迎来中组部、检、团、北京、新疆、云南、重庆、江西、山东等全国各地众多单位3万余人实地参观。

法治教育展厅规划占地600平方米,依照“一地一特征,一地一品牌”的工作计划,量体裁衣建造具有“特征”的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橱窗“、法治宣传区、心理咨询区、亲情互动区等8大功用区,共23个板块,以“观赏、互动、体会”为规划理念,经过听取宣讲、观赏、互动、参与模拟等形式寓教于乐,对青少年进行法令和思维品德教育。
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不明显。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且越来越低龄化,这是不行回避的现实问题。大部分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普遍存在重方式轻内容、重口头轻行动、重灌注轻实践、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

规范法治教育讲堂课程。把法治教育教育任务纳入教师考核范畴,真正作为一门学科去分配课时、编写教材、布置任务,作为硬性规范完成。
学校是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学校具有人员密集、活动集中的特点,学校安全关乎师生的人身安全,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校园安全主要设计踩踏、火灾、交通事故、触电、溺水、高处坠落、实验室事故、食物中毒、传染性、意外伤害等事故随着社会发展,信息通道的多元化,以及信息终端的更新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在更新。技术也在进步,从纸质媒体到音频媒体再到影音媒体,作为80后感觉到了信息在当年学生时代只有老师的教育以及书本的学习,电视里也只有动画片停留在黑白颜色,回头看2000年以后手机从单色屏变七彩屏,然后到按键式的彩屏,每一种发展都传递着不同的信息,以前的手机智能语音电话以及短信,彩屏手机可以聊QQ.再到现在的手机微信语音,通话,3G游&戏等,在到4G信息时代的手机端VR内容体验,以及到现在的5G时代,华为的VR眼镜和手机以及有充足的链接和资源。数字时代的来临也就面临学习内容的多样化,丰富的技术和内容让获取信息接受教育更简单。

该法制教育基地融合众多创新元素,充分运用感应、人机交互、场景复原、电影配乐、微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首次创新地以个人成长为主展线,讲述了一个人从出生到上学、参加工作、光荣退休的人生旅程,现场真实还原审讯场景、探监场景、监狱场景和梦境闪回场景,激发参观者的情感共鸣。
主题空间展厅。主题性的展厅是现代发展的产物,是针对一些个人和企业所衍生出来的,主题是参展企业想要传达给参观者的基本信息和印象,通常是参展企业本身或产品。明确的主题作为设计目标,也对展厅设计色彩,材质和空间组织、流线布置等设计内容提出了基本的设计要求。包括法制教育展馆、健康教育展厅、安全科普馆、安全教育展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