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起,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已经连续8年发布《中国集装箱行业与多式联运发展报告》,力求客观、准确、详实的反映行业进步水平和发展趋势,已经成为行业同仁了解发展动向、指导企业发展的行动指南。
今天发布的行业报告秉承“重调研、重实践、重数据”的原则,有大量企业给我们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信息,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同时,今年的报告我们结合行业发展的特点,新增了集装箱租赁市场、二手箱市场运行情况,在多式联运发展部分,也新增了罐式集装箱、冷藏箱、粮食箱、铁路35吨敞顶箱、商品车运输等专业多式联运市场,旨在为大家展示一个全景的多式联运发展情况。
纵观去年到今年的集装箱和多式联运市场,行业经历了一个“天花板”到逐步回落调整的过程。2021年,不论是对于集装箱生产,还是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都遇到历史“天花板”,行业经历了订单暴增、价格高涨、供不应求的极端市场局面,这种极端现象在过去十年没有出现,在未来也很难出现。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市场开始回落,行业进入全链条调整期。
01
集装箱产销市场发展情况
去年,集装箱行业积极应对“一箱难求”,加快产能释放。2021年,中国集装箱总体产量约653.3万TEU,较2020年增长107.3%,集装箱产量创历史新高。2021年中国集装箱出口数量为484万只,同比增加144.3%,扭转了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20%左右的下降趋势。随着国内多式联运保持快速发展,“散改集”业务进一步拓展,集装箱****占我国集装箱销售总量比例达到24%,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今年我们还在年度报告新增罐箱冷箱等特种集装箱部分。2021年我国罐箱产量超过4.9万只,占全球产量的92%,其中,国际市场箱量占比为90.1%,****箱量占比仅为9.9%,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罐箱市场的巨大潜力。2021年冷藏集装箱产量29.4万TEU,占全球****的冷箱供应市场。
二手箱租售市场也是今年报告新增的关注点。随着去年集装箱市场的高位运行,二手箱租售企业不再仅仅是租售淘汰的旧箱,而是通过二手箱(包括竞拍、购置的部分自有箱)的买卖和提供箱站服务等参与到集装箱运行的全周期中。二手集装箱作为一种既有经济性、又符合铁路运输要求的载体,解决了国际铁路运输去程和回程中集装箱源不平衡的问题,二手箱有效保障了中欧班列用箱需求。
随着整个行业进入调整期,集装箱生产制造开始回归正常周期。截至11月底,2022年集装箱ISO标准干货箱新箱累计产量为260万TEU,集装箱新箱产量维持下降趋势。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内贸(内陆)集装箱、区域跨境集装箱需求(中蒙俄、中老等)成为集装箱生产企业开始关注的新市场。
02
集装箱运输市场情况
纵观2021年度集装箱运输市场,不论是国际市场还是****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
去年,我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增长。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83亿标箱,同比增长7.0%。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49亿标箱,同比增长6.4%。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340万TEU,同比增长11.3%。2021年,港口水运建设投资1513亿元,增长11.4%,港口建设投资规模进一步增加。同时,港口资源整合持续深化,港口服务能力实现快速提升。
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保持较快增速。2021年,国家铁路集装箱货物发送量2626万TEU,同比增长17.2%,2017年这个数据为1055万TEU,累计增幅150%,年均增幅22%。集装箱货物发送量5.66亿吨,同比增长23.5%。集装箱货运量占铁路货运总量比例提升至15.2%。
国铁集团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一是加大敞顶箱直通货源组织和运输协调力度,提升直通运输比例;二是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提高铁路集疏港份额;三是加强国际联运组织,提升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开行质量。
敞顶箱成为了铁路集装箱增量的主要来源。2021年,国家铁路敞顶箱发送箱量超过1300万TEU,约占铁路集装箱发送箱量50.7%,贡献了近70%的集装箱增量。35吨铁路敞顶集装箱的快速发展,也创新推动我国内贸多式联运发展。
03
三、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情况
2021年,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去年6月11日,全国政协组织召开了“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专题研究多式联运发展的顶层问题。去年12月,国办印发《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设定到2025年的多式联运的发展目标。同时,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申报评选工作,并在多式联运发展的很多深层次问题上持续推进。
2021年,从各个角度看,我国多式联运都实现规模和质量的持续提升。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达到754万TEU,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8%。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比重上升至2.7%。青岛港、宁波舟山港和天津港均超过100万TEU。北部湾港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国际门户港优势,2021年铁水联运集装箱量完成30.6万TEU,同比增长32.5%。在疫情肆虐、箱源紧张等限制下,仍能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今年上半年,我国港口铁水联运取得逆势增长。上海港、盐田港、大连港、广州港铁水联运量均呈现同比大幅增长,增幅分别为39%、52%、18%、49%。铁水联运占港口集疏运比例普遍增长。沿海主要港口完成铁水联运421.7万TEU,铁路集疏占港口集疏运比例普遍增长,*高达到23.6%。预计今年全国铁水联运量超过850万TEU,同比增长10%以上。
2021年,我国内河主要港口铁水联运集装箱量实现快速增长。重庆果园港铁水联运量实现10.9万TEU,增长28.2%,铁水联运量仍位居内河港口首位。武汉阳逻港铁水联运集装箱量5.1万TEU,增长34.2%。四川泸州港铁水联运量完成3.7万TEU,同比增长26.1%。
2021年中欧班列开行质量不断提高。中欧班列开行超1.5万列,同比增长22%,发送146万TEU,同比增长29%。综合重箱率全年达98.1%,去程重箱率****、回程重箱率95.7%。随着中老铁路的开通,中老中越国际班列潜力初现。2021年,中越班列全年累计开行346列,同比增长108.4%。
2022年第一季度中欧班列受到俄乌冲突影响,订舱量急速下降。第二季度,班列企稳回升,并努力消化俄乌冲突带来的影响,重回增速发展轨道。2022年1至6月,中欧班列开行7473列,发送72万TEU,分别增长2%、2.6%,实现小幅增长。
2021年,多式联运各要素发展继续走向深入。中欧陆路通道机遇与挑战并存,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多式联运经营人成为独立经营主体,并在促进运输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主力作用。福建、山东等地开展“一单制”试点工作,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加快。各级海关不断推陈出新,通关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协会多年来协助推动的全球首创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在青岛港竣工,北部湾港、日照港、上海港等智慧化码头、智能堆场相继投入使用。2021年多式联运各领域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普遍提高,多式联运信息交换与共享程度明显加快。
04
四、集装箱和多式联运发展趋势展望
展望未来,行业正处于快速变革和调整期,面临较为严峻的外部形势和可观的内部机遇。
一是国际制造业订单下降,跨洲际运输市场预期减速。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2022年海运贸易增长率将放缓至1.4%,明显低于过去三十年3.3%的平均增长率。集装箱贸易是多年来增长*快的部分,但预计2022年增长乏力,增长率将为1.2%。
二是海运集装箱运输价格开始回落,市场不确定性增强。2022年第三季度海运集装箱价格开始下降,近期中美之间的集装箱运量明显回落。明年集装箱运价还可能出现较大波动,推动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不确定性、港口拥堵程度、新供应链可能出现的中断、俄乌冲突、大量新船下水等。
三是国际局势的影响依然复杂和充满风险。俄乌冲突导致主要粮食出口国乌克兰在黑海的港口关闭,通行不畅,今年8月有所恢复但不能满足需求。同时,俄罗斯为应对经济制裁和其他限制性措施,正在寻找其他市场。
四是国际贸易格局和供应链格局加速重构。准时制的全球供应链模式的局限性在疫情之中充分显露,产业链布局呈现区域化、近岸化、本土化的特征明显。
五是内循环市场持续增加,内贸集装化比例逐步增大。面对不确定的国际市场,****的需求依旧较为强劲。在“双循环”战略指导下,沿海主要集装箱港口和航运企业对内贸集装箱运输更加重视。内贸货物集装箱化率持续提升,适箱货物集装化水平从2017年的7-8%提升到目前的15%左右。
六是“公转铁”“散改集”等运输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我国大宗货物的运输在内贸运输中占比较大,适合我国内贸货运市场的多式联运,发挥铁路在多式联运干线网络中的作用,发挥公铁联运的优势。“公转铁”“散改集”将转换为集装箱和多式联运的新市场。
对于下一步集装箱和多式联运的市场发展,主要有下面八个方面的建议:一是持续关注内贸“散改集”多式联运,加快形成内贸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二是关注重点、新型物流通道建设,除了进一步推动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以外,还要加快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 、中老、中印缅通道建设。三是加大专业多式联运市场发展力度,特别是罐箱、冷箱、粮食箱和商品车滚转运输市场。四是发挥好多式联运对补链强链的作用,特别是在保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中的价值和作用。五是完善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持续推动铁路专用线进港、进园区,发挥多级政府作用,解决港口、铁路场站的集疏运道路障碍,强化“中间一公里”效率提升。六是加快多式联运相关的规则与标准,加快发展多式联运“一单制”。七是加快多式联运技术装备创新,推广多式联运智能新技术、新模式。八是建设多式联运枢纽经济,要加快发展我国内陆港体系,强化海港-陆港高效联动,同时各地要加快围绕多式联运型物流枢纽形成贸易和产业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