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关总署公布了2023年1到2月我国粮食进出口情况。根据相关数据显示,1月至2月我国进口粮食2674万吨,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7%,出口粮食28万吨,累计比去年同期减少8.9%。相比之下,小麦、玉米进口量都有所增加,但大米的进出口量均出现下降。
具体来看,2月份我国进口稻谷及大米36万吨,同比减少35.4%,1月至2月我国累计进口稻谷及大米61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46.1%;出口方面,2月份我国出口稻谷及大米4万吨,同比减少79.8%,1月至2月累计出口稻谷及大米15万吨,减幅52.2%。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由于国内大米需求量大,除自身产量外,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大米进口大国。越南、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及印度是我国主要的进口源国家。
近期大米进口量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全球大米产量下降,带来了国际大米价格的快速上升。如印度作为全球大米的重要产区,在2022年遭受严重干旱,导致大米产量下降,因此,印度在去年9月提高了大米出口的关税,限制大米出口,推动国际大米价格上涨。这也带来了我国进口大米价格的上涨,1月至2月我国进口大米平均单价为3388.6元/吨,同比上涨622.35元/吨,涨幅22.5%。
另一方面,当前国内外大米价格差异较小,国外一些地区的大米价格甚至反超国内,进口利润下跌。中华粮网数据显示,3月27日广东省一级早籼米到港价格为3700元/吨,这一天泰国****B级大米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3897元/吨,国内外价差-197元/吨。同日越南5%破碎率大米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3550元/吨,价差150元/吨,这种较小的价格差异也导致了国内进口大米的动力下降。
上述原因带来了我国大米进口量的下降,但据美国农业部3月份发布的供需报告显示,2022/2023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估上调近700万吨至5.1亿吨,后期国际大米价格回落的概率较大。
若后期国际大米供应量提升,国际大米价格将再次下跌,与国内大米的价差也将再次拉大,我国大米进口量也会相应增加回升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