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电导定向透药治疗仪 超声药物导入仪原理
超声透药项目临床应用与发展前景
技术定义:
超声透药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中医药新药物治疗技术。通过物理手段,使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内病变组织和器官直接发挥药物治疗作用。被医学界称为第三代给药法。
基本原理:
①采用激光微孑L、电致孔、超声空化等现代高技术手段。激光微孔技术(LMH)以可控制激光照射人体,在深度和范围内通过激光能量改变机体组织的分子排列结构在组织中形成密集的孔道,使其发生组织学的改变而非解剖学的改变,这一技术近年来被用于药物经皮渗透,被称为激光浸泽或激光注射Ⅲ。电致孔EP是在病变皮肤组织两边施加可控的高压电脉冲。使皮肤和组织发生有限的“电穿击”。在高压脉冲电流的作用下,皮肤和组织的膜结构脂质颗粒重新排列,由无序变为有序,进而产生潜在的可逆性的水性生物孔道。这一技术普遍用于离体活细胞间遗传物质传递和转染。研究表明EP使药物的透皮速率大大增加,并明显延长药物透皮过程滞留的时间,促进了药物由细胞外向细胞内的转运。
②此法使皮肤和组织对药物通透性增加,形成药物进入靶器官人工生物通道。
③在特定动能驱动下,使药物粒子沿生物通道透过皮肤、组织和包膜,定向、定量定速进入病变组织和器官,形成药物高浓度浸润区,直接发挥药物治疗作用,达到靶位准确治疗的目的。
工作原理
超声导入:超声导入是指利用超声波为动力促使药物透过完整皮肤的一种物理促渗方法。超声波的机械效应、温热效应和空化效应能够使皮肤的角质层细胞通透性增加,有利于药物透入体内。
电致孔:电致孔是用瞬时的高电压脉冲在皮肤角质层的质脂双层打出暂时的可逆性水性生物孔道。这些通道的形成为药物的导入提供了途径,使药物能直接穿过角质层被毛细血管吸收。
中频:采用不同波形、频率、波幅及占空比等多参数的复合波型,并经过调制的交变脉冲电流作用于人体皮肤,使皮肤角质层的结构发生改变,可以有效地去除皮肤的极化现象及对药物吸收的时滞现象,更加提高了药物的透皮速率。
干扰电:采用两组电流通过4个电极交叉输入人体内,治疗作用较深;四个电极的两组电流在人体内部交叉干扰所形成的“内生”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可以同时发挥低频电与中频电的治疗作用。其镇痛作用明显和持久,在体内形成的低频干扰内生电流,可以抑制感觉神经,同时促使毛细血管和动脉扩张,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变有利于炎症渗出液、水肿的吸收。干扰电的突出特点是镇痛作用比较明显和持久。
低频电:医学上把频率1000Hz以下的脉冲电称作低频电;低频电疗法是运用刺激电流使机体产生神经反应的治疗方法,具有镇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锻炼骨骼肌和平滑肌、止痒、软化瘢痕和松解粘连的作用。
超声电导定向透药治疗仪 超声药物导入仪应用
康复科:关节炎、类风湿、骨质增生、滑膜炎、网球肘、腰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腰腿痛、软组织挫伤等
儿科:小儿腹泻、消化不良、积食,小儿肺炎、扁桃体炎、咳嗽、气管支气管炎、百日咳、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小儿低热、小儿疳积、支气管炎、小儿腹胀、厌食等
胃肠消化内科:各种胃病(胃酸、胃痛、胃胀、胃寒、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老胃病等),结肠炎、腹泻腹胀、肠粘连、慢性阑尾炎、痢疾等
妇科: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炎、阴道炎、输卵管粘连、痛经、产后康复、乳腺炎、输卵管炎症、乳腺增生、乳汁不下、乳房胀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