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一级综合医院污水处理设备专用
医院污水一级处理的典型工艺是一级沉淀加俏毒。此流程适用于污水排人市政下水道的医院,特别是一些综合医院。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大多数城市医院污水处理后是排人城市下水道,故通常只进行一级处理。但随着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的提高,有些大城市医院也积极采用二级处理以确保处理后出水的水质。
2、二级处理
二级处理通常为生物处理,常采用的处理方法有:生物转盘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射流曝气法、氧化沟法、塔式生物滤池法等。这些技术均属生物氧化法,通常是利用鼓风曝气、机械曝气等,使污水中真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以吸附和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等有害物质。
二级处理工艺适用于医院污水排人地面水域的情况,可对污水的生物性污染、理化性污染及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全面处理。生物氧化法处理污水虽然出水水质较好,但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污泥,需进行污泥处理,这加大了处理流程、增加了处理费用;同时,曝气会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另外,生物处理污水停留时间较长,工艺设施占地面积较大也是其弱点。因此,多数医院逐步对原有的工艺进行改造或新建较的污水处理工程,以提高出水水质,使之达标排放。
工艺流程:
1、滤网过滤:将污水中的较大颗粒物和杂质过滤掉,避免对后续处理设备造成损害。
2、沉淀池:将污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等沉淀下来,减少后续处理设备的负担。
3、活性污泥法处理:将污水送入活性污泥反应池,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达到去除有机物的目的。
4、消毒: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病菌、病毒等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1、埋设于地表以下,设备上面的地表可作为绿化或其他用地,不需要建房及采暖设备。
2、二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均采用推流式生物接触氧化,其处理效果优于完全混合式或二级串联完全混合式生物接触氧化池。并比活性污泥池体积小,对水质的使用性强,耐冲击负荷性能好,出水水质稳定,不会产生污泥膨胀。池中采用新型弹性立体填料,比表面积大,微生物易挂膜,脱模,在同样有机物负荷条件下,对有机物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气中的氧在水中溶解度。
3、生化池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其填料的体积负荷比较低,微生物处于自身氧化阶段,产泥量少,仅需三个月(90天)以上排一次泥(用粪车抽吸或脱水成泥饼外运)。
4、该地理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除臭方式除采用常规高空排气,另配有土壤脱臭措施。
5、整个设备处理系统配有全自动电气控制系统和设备故障报警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平时一般不需要专人管理,只需适时地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调节池和水解酸化池
调节池总容积1 000 m3,为了防止从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产生的污泥在调节池内沉降,在调节池的两端设有水下搅拌机。水解酸化池为**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的改进型。由于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产生的污泥也进入水解酸化池,使得污水与污泥同时得到处理,从而取代了污泥沉淀池和污泥消化池。为了使水解酸化池内均匀布水,在水解酸化池上采用的布水装置。水力负荷1.5 m/h,水力停留时间3.0 h,总容积556 m3,单池尺寸5.5 m×5.0 m×5.0 m,四格并联运行。
曝气生物滤池
曝气生物滤池使用了一种烧结粒状滤料,在其表面生长有生物膜,污水自下向**过滤料,曝气系统提供曝气,使废水中的物得到吸附、截留与生物分解。池体为半地埋式,总容积500 m3,单池尺寸5.0 m×5.0 m×5.0 m,容积负荷ρ(COD)=2.0 kg/(m3·d),水力停留时间3.0 h,滤料容积300 m3,气水比8:1。
水解是指(底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前,在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生物化学反应发生的细胞外,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生物催化反应主要表现为大分子物质的断链和水溶。自然界中许多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等)能以好氧、缺氧或厌氧条件进行水解。
酸化是一类典型的发酵过程,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为各种酸(乙酸,丙酸、丁酸等)。在厌氧条件下的混合微生物系统中,即使严格地控制条件,水解和酸化截然分开,这是因为水解实际上是一种有发酵细菌。水解是耗能过程,发酵细菌付出能量进行水解的目的,是为了**能进行发酵的水溶性底物,并通过胞内的生化反应**能源,同时排出代谢产物(厌氧条件下主要为各种酸)。如果废水中存在不溶性和溶解性物时,水解和酸化*是不可分割地同时进行。在实际工程中,应使酸化过程控制在小范围,因为酸化使混合液pH下降太多时,不利于水解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