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乡村百里茶
松古盆地高效生态茶区
松古盆地茶区,处于县境中部,是松阳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其范围包括古市、西屏、赤寿、新兴、樟溪、斋坦、望松、叶村8个乡(镇)。本区域地势平坦,盆地四周丘陵起伏,松阴溪从西北至东南贯穿盆地中部,水利设施为全县之冠,为茶叶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有利条件。20世纪80年代初该区茶园面积达到17600亩,占全县的42.7%;产量420吨,占全县的60%以上。目前茶叶基地自界首沿松阴溪两岸至横山、青蒙形成产业带,为松阳县茶园面积最集中的重点区域。现有茶园面积51553亩,占全县的60.8%。8个乡镇中,叶村、望松茶园面积超过3000亩,斋坦、樟溪、赤寿、西屏、古市超过6000亩,新兴达万亩以上。在这个区域里,凡是在家务农且有田地的农民,就一定种有茶叶。茶叶收入不仅是该区域农民家庭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家庭经济的命脉。茶业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被称为松阳茶叶第一乡的新兴乡,原来是一个典型的产粮重点乡。上世纪90年代以来,紧紧抓住农业结构调整机遇,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利用大田实施规模种茶,走出了一条发展农村经济的新路子。该乡现有茶园11181亩,比90年代初的2000余亩,增加9000余亩。人均有茶园1.20亩,茶叶总产量1470吨,总收入达4410万元,人均茶叶收入4563元,人均年农业纯收入的60%来自于茶叶生产,成为远近闻名的茶叶专业乡。
松古盆地茶区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培育了如横溪、上安、半古月、项桥下、花田坌、福村、下源口、力溪等一批茶叶专业村,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区域发展良种起步早、品种引进多,目前有银猴、迎霜、龙井43、白茶、乌牛早、福云系列等10多个茶树无性系良种。茶农的茶叶生产实践经验丰富,舍得投入,精耕细作,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广泛。茶叶生产普遍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投产良种茶园亩产名优茶均可达到150~200公斤,亩产值5000~8000元。部分龙井43、白茶亩产值高达12000~18000元,茶农能获得“一年茶叶十年粮”的好收成。
松古区域茶叶加工企业发展较快,经县工商部门登记的加工企业达450多个。标准化茶厂走在全县前列,碧云天茶业公司、绿色食品厂、越玉兰茶业公司成为省、市、县茶厂优化改造示范企业。
松阳南部优质生态茶区
松阳南部茶区为中低山茶区,位于县城南部,包括大东坝、安民、玉岩、枫坪、谢村、新处、竹源乡镇的全部,以及斋坦、叶村、新兴、樟溪乡的山区茶园。上世纪80年代初有群体茶园5000余亩,其中枫坪、竹源乡茶场,大岭头、横樟、上寮山、牛角圩、玉岩、交塘等村茶场具有一定规模。随着茶业成为松阳农业主导产业之后,新一轮茶叶生产发展在本区域掀起,现有茶园面积 15123亩,产量1061吨,产值3504万元。谢村乡针对白茶效益高,适宜山区种植的特点,大力开发白茶生产,短短几年间全乡建立以白茶为重点的茶叶基地4541亩,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该区域群山连绵,海拔高度大多在500米以上,众多千米高峰屹立其间,一望无际的箬寮原始林景区镶嵌在此,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没有污染。同时,该区域气候温暖湿润,常年云雾缭绕,漫射光充足,是发展高山名优茶和有机茶的理想区域。上世纪80年代在枫坪乡茶场开发了“松阳玉峰”,该茶成为省级名茶和中国文化名茶。竹源乡茶场是获得中茶杯金奖“碧云天”名茶的摇篮。近年来福运、玉峰茶厂等企业在该区域建立有机茶基地1000余亩。今后将有更多的有机茶基地在这里建立,形成松阳有机茶生产重点区域。
松阳东部优质生态茶区
松阳东部茶区位于松阳东部,与莲都区交界,包括象溪、板桥、裕溪三个乡镇。过去该区经济作物,以油茶、蚕桑为主,茶叶生产所占比重不大。稍具规模的茶场有象溪镇、南州、雅溪口、潘八、板桥、靖居、大毛科等茶场。上世纪80年代初该区茶园面积2850亩,产量67吨。从环境生态条件而论,松东茶区既具备高产、高效条件,又有类似松南区域肥沃的土壤条件。同时,小气候条件良好,春季回温早,基本无冻害。茶园多数分布在海拔400~600米的山坡和山垄田,处于雾带之间,自然品质优异。90年代以来,当地农民从广种薄收的油茶生产中走出来,实行产业转移,寻求适合当地发展的高效农业经济。以板桥为重点的茶叶基地建设在本区域掀起,至2005年,该区茶园面积达到9104亩,产量635吨,产值2098万元,茶叶生产成为该区域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板桥畲族乡,曾经一度侧重发展水果,由于多种因素,未能收到理想的成效。在反复探索过程中,他们找到了茶叶生产这一真正适合当地的致富门路,全乡茶园面积达到6374亩,无性系良种比例高达95.2 %,人均有茶园1.30亩,总产量达439吨,产值达到1600万元,人均茶叶收入3278元。为了把茶产业做强做大,在乡政府的牵头下,在全县率先组建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和建立有机茶基地,获“国际名茶”银奖的“观音露”有机名茶就产自于此。90年代初,由县农业局特产站向象溪镇租赁山地,建立浙南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对茶树良种发展,起到一定示范促进作用。
松阳北部优质生态茶区
松阳北部茶区位于县境北部,与遂昌、武义交界。包括三都、四都乡和西屏镇、望松乡山区村的少量茶园,上世纪80年代初有茶园1600亩,总产27吨。下包、平田、寨头、源内等村的茶场是当时的主要基地。田坎茶、菜囮茶分布较多,曾经是农户的一项经济收入。这一区域气候温凉,雨水充足,常年云雾不断,土壤结构疏松,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茶叶自然品质出众。多数茶农利用此优质原料重点制作的碧螺春茶,品质可与苏州的碧螺春茶相毗美。近年来,松阳青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了下包等村的山地,建立有机茶基地,开发“绿谷青帝”有机茶,产品在北京市场深受欢迎。随着茶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原来局限于高山蔬菜的四都乡农民,纷纷投入茶叶产业,并且以高起点、高投入重点推广发展白茶生产。目前,该区域茶叶基地面积达到1176亩,产量45吨,产值13.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