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舆论压力,国务院出台了三公消费购买高档白酒香烟的消费禁令。这成为了白酒降价的主要诱因。
白酒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消费价值主要体现在情感的沟通上。调查显示,工作、商务应酬已经成为白酒消费的主要原因,其消费占比达到 60%以上,业内一致认为,政务、商务需要成为中国白酒消费的主力。
而政府严控三公消费,不仅仅是政府廉政的姿态,而是导致高端白酒主动下调价格以满足公务消费的政策要求。
受此影响,茅台上半年净利139亿元,同比增长37%。这一增速已经显著放缓于去年同期的49%的增速。
产能过剩 行业泡沫面临破碎
政府严控三公消费,也只是诱发了白酒行业降价而已。白酒行业面临的诸多风险也逐渐浮出水面。
日前,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在《2011年行业发展趋势总结》中称:要警惕白酒行业快速膨胀的产能扩张背后潜在的泡沫风险。
这不是危言耸听,各大白酒品牌“十二五”规划的自我膨胀,及各地政府主导的白酒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导致的产能过剩风险正在一步步由或然事件变成必然事件。
投资属性渐弱
另据统计,自2001年至2011年的11年间,中国白酒产量、销量平均增速不足7%,而相关品牌白酒的营业收入、利润动辄两位数以上高速增长,这主要是依托了中国高速增长的投资这座靠山。
今年上半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应季回落至20.4%,较之2009年上半年的33.5%和2010年以及2011年上半年的25%,有明显回落。
有先行指标回落在前,自从2009年以来火爆的白酒投资也就难免跟着降温了,资金的流出导致高端白酒投资的价格泡沫开始破裂。
而赚钱效应的消失,加大了白酒投机客囤货抛售的压力,变相增加高端白酒供给。高端白酒价格的下调,将不可避免地引发中低端白酒被动降价的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