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上海人民快被垃圾分类逼疯了。“你是什么垃圾?”“用过的纸巾是否可以回收?”“遇见‘垃圾分类我来’的男人就嫁了吧”……各种垃圾分类段子走红网络。
今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通过明确各类责任主体、强制源头减量、落实分类体系的全程监管等,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按规定,居民一天倒垃圾的时间段只有早上7:00-9:00以及下午4:00-6:00,垃圾必须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类投放,违者个人罚款50元-200元。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部署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各项工作。《通知》要求,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46个重点城市系由国办发〔2017〕26号文确定,即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石家庄、邯郸、太原、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合肥、铜陵、福州、厦门、南昌、宜春、郑州、济南、泰安、青岛、武汉、宜昌、长沙、广州、深圳、南宁、海口、成都、广元、德阳、贵阳、昆明、拉萨、日喀则、西安、咸阳、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2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订草案将“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写入其中,提出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实现垃圾分类制度有效覆盖。
中国现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共六章九十一条,修订草案共九章一百零九条,主要修订内容集中于六方面。
一是健全城乡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制度。修订草案提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规范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发布生活垃圾分类指导目录;建立餐厨垃圾管理制度,明确餐厨垃圾回收资质,禁止利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垃圾喂养畜禽;实行生活垃极处理收费制度;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置。
二是完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制度。修订草案明确,建立违法者信用记录制度,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违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予以公示;补充完善查封扣押措施,规定对涉嫌违法的固体废物及设备、场所等予以查封扣押。明确国家逐步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
三是强化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制度。修订草案提出,完善生产者责任制;建立健全对工业固体废物运输、利用、处置的管理系统;健全对工业固体废物运输、利用、处置的管理系统;增加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台账的规定等;强化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措施,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是加强对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管理。修订草案明确,制定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名录,建立完善危险废物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环节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制度。
五是完善其他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制度。修订草案提出,建立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制度,对建筑垃圾产生、贮存、运输、利用、处理、处置全环节进行规范。进一步完善了秸秆、农用废弃薄膜、畜禽粪便等农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污泥处理处置等管理制度。
六是强化法律处罚的规定。修订草案增加了处罚手段,加大了处罚力度。
(梁晓辉 黄钰钦)
文章摘编自: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