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迅速,但对于被称为“葡萄酒生命卫士”的软木塞却很少有人去研究。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红酒软木塞的前世今生,让大家清晰的了解葡萄酒的背后的守护者。
软木塞曾长时期地被误称为“橡木塞”,这也让许多人以为它是由橡木制成的。其实软木塞取材自栓皮栎(Quercussuber)的树皮,栓皮栎与制作橡木桶的橡木同属于栎属(Quercus),但是种(Species)不一样,它们广泛生长于地中海沿岸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
软木塞作为葡萄酒的卫士早时出现于公元五世纪的希腊,从那时候开始希腊人便开始用橡木塞来塞住酒壶,随后罗马人也开始使用这种方法,并且还用火漆封口。不过那时候软木塞并没有流行起来,常见的还是火漆和石膏。到了中世纪,软木塞更是不见了踪迹,现存油画上的葡萄酒都是用缠扭布或皮革来塞上葡萄酒壶或酒瓶的,有时会加上蜡来确保密封严实。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毛玻璃瓶塞成为了主流,不过要是把盖子取下来的话,除了把瓶子打烂之外几乎别无它法。
工人根据树皮的厚度、小孔的数量和外观进行质量分拣。色泽良好、小孔少、厚度足够的树皮会由娴熟的工人亲手冲压成顶级的天然软木塞,质量一般的树皮交由机器大批量处理,加工成复合酒塞、聚合塞、填充塞。至于加工的边角料,还能制成软木垫或工艺品。
作为瓶塞,富有优良传统的软木塞将会艰难地、逐渐地消失。尽管许多人认为:软木塞的使用是一种珍贵的历史遗迹,它使开启葡萄酒瓶成为一个有难度且有学问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