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信息
产品类型标志 SM DR16,DQ 16x 继电器 / 2 A
电源电压
额定值 (DC) 24 V
允许范围,下限 (DC) 20.4 V
允许范围,上限 (DC) 28.8 V
输入电流
耗用电流,典型值 110 mA
来自背板总线 DC 5 V,典型值 165 mA
数字输出端数量 16
● 在组件中 4
短路保护 否
输出端的通断能力
● 电阻负载时的最大值 2 A
● 照明负载时的最大值 30 W; DC 时 30 W,AC 时 200 W
输出电流
● 对于信号“1”的额定值 2 A
● 针对信号“1”的允许范围,最大值 2 A
输出端的总电流(每组)
水平安装位置
— 最高可达 50 ℃,最大值 10 A
继电器输出端
● 继电器输出端数量 16
● 继电器线圈 L+ (DC) 的电源电压 24 V
— 反极性保护 是
● 继电器的耗用电流(所有继电器的线圈电流),最大值 150 mA
触点的通断能力
— 电感负载时的最大值 2 A
— 照明负载时的最大值 30 W
— 在电阻负载时,最高可达 50 ℃,最大值 2 A
● 屏蔽,最大值 500 m
● 未屏蔽,最大值 150 m
报警/诊断/状态信息
诊断显示 LED
● 用于输出端状态 是
电位隔离
数字输出电位隔离
● 在通道之间 是; 继电器,干式触点
绝缘
绝缘测试,使用 输入隔离 500 V AC/每分钟;输出隔离 1500 V AC/每分钟
● 信号导线的抗干扰能力,符合 IEC 61000-4-4 是; ±2 kV(符合 IEC 801-4/IEC 1000-4-4;脉冲)
针对冲击电压的抗干扰能力(浪涌)
● 电源导线的抗干扰能力符合 IEC 61000-4-5 是
● 非对称耦合 ±2 kV 符合 IEC 61000-4-5,非对称浪涌电流
— 电源导线上的试验电压 2 kV
— 信号导线(大于 30 米)上的试验电压 2 kV
工作原理:
当PLC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在整个运行期间,PLC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
输入采样
在输入采样阶段,PLC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I/O映象区中的相应得单元内。输入采样结束后,转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即使输入状态和数据发生变化,I/O映象区中的相应单元的状态和数据也不会改变。因此,如果输入是脉冲信号,则该脉冲信号的宽度必须大于一个扫描周期,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该输入均能被读入。
用户程序执行
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PLC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地扫描用户程序(梯形图)。在扫描每一条梯形图时,又总是先扫描梯形图左边的由各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并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对由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进行逻辑运算,然后根据逻辑运算的结果,刷新该逻辑线圈在系统RAM存储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刷新该输出线圈在I/O映象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确定是否要执行该梯形图所规定的特殊功能指令。即,在用户程序执行过程中,只有输入点在I/O映象区内的状态和数据不会发生变化,而其他输出点和软设备在I/O映象区或系统RAM存储区内的状态和数据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且排在上面的梯形图,其程序执行结果会对排在下面的凡是用到这些线圈或数据的梯形图起作用;相反,排在下面的梯形图,其被刷新的逻辑线圈的状态或数据只能到下一个扫描周期才能对排在其上面的程序起作用。
输出刷新
当扫描用户程序结束后,PLC就进入输出刷新阶段。在此期间,CPU按照I/O映象区内对应的状态和数据刷新所有的输出锁存电路,再经输出电路驱动相应的外设。这时,才是PLC的真正输出。
同样的若干条梯形图,其排列次序不同,执行的结果也不同。另外,采用扫描用户程序的运行结果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的硬逻辑并行运行的结果有所区别。当然,如果扫描周期所占用的时间对整个运行来说可以忽略,那么二者之间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西门子模块6ES7288-2QR16-0AA0输出模块工作原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