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起源,不知古不足以开来,不知祖不足以立身。姓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寻根问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传世情结。
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儿女们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姓氏代表着共同的血缘关系。因此,最古老的姓氏,都带有“女”字旁,如:姬、姜、姚、姒、妫姓等。氏起源于父系十足社会,“氏”比“姓”出现较晚。
中华姓氏源头众多,既有一姓多源,又有几姓同出一支。基本为十六种起源:
1.以国名为姓。往事对有功大臣封侯,形成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的王族后代子孙或诸侯国的臣民们,有很多人以其国名为氏,如叶国(今叶县)为叶姓,黄国(今潢川)为黄姓,陈国(今淮阳)为陈姓。
2.有语音讹传演变而来。由于古代读书识字人少,迁徙到一个新地域以后,说话发音有和当地人不大相同,就会产生一种以错就错的讹传现象,如江姓和姜姓、简姓和检姓、楼姓和娄姓、于姓和俞姓等。
3.以邑名为姓。就是诸侯国王侯给下面的卿或大夫的土地,也包括土地上所居住的劳动者,后代就以食采地的地名为姓。如:郝姓,帝乙即位时,将其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其后代子孙就以封地为姓。郎姓,春秋初年,费伯在鲁国为大夫时,食采于郎城(今山东鱼台东北),其后代子孙以邑名为氏,而姓郎。
4.以先人的名或字号为姓氏。有些人的父辈因地位而声名显赫,他们就以其祖辈字号为姓氏。如汤姓:商朝第一个君主,名字叫汤,其后代子孙便以汤为姓氏。
5.以居住地位姓氏。如:姚姓是居住在姚墟的地方而称姚、姬姓以居住在姬水而得姓,住在城东的人就姓东郭,住在城南的就姓南郭。
6.以祖上谥号为姓氏。古代的帝王、诸侯、卿或大夫死后,根据生前的善恶褒贬所加的称号为谥号,如武公、宣公、庄公等,有的子孙就以其作为自己的姓氏。
7.以爵位为姓氏。爵位是天子对诸侯国所封的等级,如公、侯、伯、子、男。
8.以亲属的排行为姓氏。如弟兄的排行老大称为伯,老二称为仲,老三称为叔,其后人就以排行的字为姓氏。
9.以官职为姓氏。如太史令是史官,掌管军队的官姓司马,掌管土地的官姓司徒,掌管刑狱的官姓司寇,把守东门的就姓东门,把守西门的就姓西门,后代就以父辈的官职名为姓氏。
10.以职业为姓氏。古代科学不发达,人们信仰巫术治病,巫师的后人便以巫为姓,杀牛宰羊的子孙就以屠为姓,占卜的后人有的以卜字为姓,烧陶器的后人就以陶字为姓。
11.以赐姓而改姓。赐姓大多是黄帝赐给臣民的。如黄帝时期制作弓箭的挥公被赐姓姓张。唐朝有很多官员被赐姓姓李,宋朝有很多官员被赐姓姓赵。皇帝的名字要忌讳,不能直接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如唐朝皇帝李隆基就下令全国姬姓改姓姓周。
12.中央命令少数名族改性。北魏孝文帝从大同迁都洛阳后,为了汉化政策便于统治,下令少数民族改性。到南宋和明清时期有很多北方少数民族改为汉姓。
13.少数民族随地方长官改姓。因唐朝朝廷派往云南墨江、元江的地方长官姓李,当地住民随地方长官改姓,现在的哈尼族大多数都姓李。元代丽江土司木老爷为统治当地住民,在“木”字的上增加了一顶帽子,一个背篓就成“和”字,因此现在丽江纳西族人都姓和。
14.以避仇而改姓。例如牛氏避仇逃难改姓牢,仇氏避难改姓求。
15.以德行或著闻之事为姓氏。汉武帝时丞相田千秋,因有功于汉室,年老时被恩乘小车出入王宫,子孙便以此为荣,以车为氏,改为车姓。
16.以图腾为姓氏。远古部落氏族所用的标志图腾为姓氏。如任、凤、子、熊等。
黄河里有我魂 黄土里有你的根
一体血脉百家姓 连着你的心我的心
恋的是家乡土 亲的是故乡人
年年花好月圆时 天涯有归音
敬的是老祖宗 爱的是好儿孙
世世代代传大业 中华齐发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