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的年轻中国
从世界是平的,到未来是湿的,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还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每个人、每个国家,都有新的机会。互联网的出现,让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国家有了赶超的机会。
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危机之年,中国互联网成为最抗跌的一个亮点,它不仅没有倒下反而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互联网在世界舞台冉冉升起,世界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中国。
全球最多的网民数、最快的发展速度,这些构成了一个互联网之中国形象:快速的、蓬勃的、有力的、成长的;而各种创新模式的推出、中国特色的架构,也让还在传统领域奋进的中国人,在互联网世界有了成为世界no.1的机会。在这里,古老处世文明与数字交流方式、五千年论世哲学与人人网络平等地位、坎坷之下灵活的生存之道与商业新模式,中国智慧与互联网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今年,中国建国六十周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十五周年。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只有改革开放1/2的时间、建国1/4的时间,蓦然回首,十五步的足迹并不平凡。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互联网市场之一,展现出一个网上年轻中国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以先行者姿态出现的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从诞生之初即与世界最新的互联网发展脚步形影不离。几乎同步的发展速度,填平了中国面向世界的信息鸿沟。以新浪为例,凭借强大的网络新闻和博客,使综合类门户网站为大众所熟知,推动并实现了互联网在中国的主流化。
综合门户网站已经成为互联网媒体中拥有最多平台资源、聚集最大人群的行业代表。以中国第一门户新浪为例,拥有多家地区性网站,建立了五大业务主线:新浪网(sina.com)、新浪无线(sina mobile)、新浪互动社区(sina community)、新浪企业服务(sina.net)以及新浪电子商务(sina e-commerce)。同时,新浪网在全球范围内的注册用户超过4亿,日浏览量超过12亿次,是中国及全球华人社群中最受推崇的互联网品牌。
互联网行业,正成为推动中国商业成长的新力量、新希望。创新的商业思维、平台架构、营销价值,以及汇聚并活跃着庞大中国中坚阶层和年轻人群,已经构建出一个互联网上生机勃勃的“年轻中国”。
在希望的互联网上
今年,中国建国六十周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十五周年。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只有改革开放1/2的时间、建国1/4的时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方式。
以新浪为代表的门户、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以腾讯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网站和以盛大网络为代表的网络游戏公司,在喧嚣的互联网泡沫中起步,经过不断摸索, 已经成为行业的标杆企业。这些世界级中国互联网企业向世人证明,无论是技术还是商业模式,中国市场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创新,而且这是对中国市场特质的直接反映。
对任何品牌来说,拥有互联网就等于拥抱年轻、拥有未来。
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曾刊登了一篇名为《互联网应用正在蓬勃发展——以很中国的方式》的文章,以一个形象的例子来形容中国对世界互联网产生的影响:“部分互联网分析师预计,本周全球互联网运行速度会下降。下降的原因是本周四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中国人会通过互联网传送祝福、交换信息。”
中国网民的需求成为地球最大的需求,刺激全球的神经,这一过程只花了短短十五载。
1994年,中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tcp/ ip (传输控制/ 网际互接协议) 的连接,成为第77个正式加入互联网大家庭的国家。15年后的今天,中国的互联网使用者已攀升至3.38亿人,高居世界榜首。
伴随着规模的迅速扩张,互联网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从政治、经济到文化、社会,从个人工作、学习到生活、娱乐,互联网几乎无处不在。
蓦然回首,中国互联网仅仅迈出十五步之遥,但足迹并不平凡。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互联网市场之一,展现出一个网上年轻中国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互联网加速中国崛起
在过去的50年里,一个著名的口号曾响彻中国大地,燃动了民族主义的热情,那就是赶英超美。学习、追赶甚至超越英美发达国家,一直是我们民族强烈的愿景和执着的目标。
直到互联网的出现,不在同一起跑线的国家才有了赶超的机会。这项源自美国的技术,在大洋彼岸刚开始展现迷人魅力不久,便在开放的中国落地,迅速本土化。中国用互联网连接并追赶世界的脚步从一开始就不曾落后。
互联网在诞生地的每一次创新,在大洋的此岸,都会有人孜孜虚心学习、借鉴、跟随并改良,形成一套自己的成功路径:立足本土、对接国际。用最快的速度学习最新的技术、最成功的商业模式,迅速消化、改良以适应本土互联网文化,发展小有规模后到美国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再进一步投资发展,研发自己特有的创新。中国式智慧与互联网碰撞出奇妙的火花,产生了灵活的生存之道与商业新模式,造就了一批明星企业,进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成为互联网创新中不竭的动力。
接入国际互联网后不久,在大洋的此岸,有人迅速从中看到了互联网巨人的召唤,创立了中国商业网的雏形,迎来了互联网这个全新领域的创业浪潮。于是1996年,生机萌动的中国互联网出现第一个“明星”——瀛海威;于是1999年电子商务发芽,阿里巴巴、8848易趣网和当当网一举成名;于是2000年新浪、搜狐、网易三支中国门户网站齐聚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挂牌上市;于是2001年腾讯以im为核心依托、以qq为平台开始崛起;于是2004年百度再造google搜索神话。
对于全球互联网业来说,“中国”是一个无法忽略的关键词。许多外国互联网企业看准市场的潜能,抢滩登陆,却在中国市场遭遇了滑铁卢,这其中包括myspace、ebay、aol等等,英国《卫报》称:“美国互联网巨头无法打入有利可图的中国市场。”在这个疆域里,本土企业几乎在所有的领域都击败了各自的国际对手,阿里巴巴收购雅虎在中国的全部资产;google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不到竞争对手百度的一半;新浪占据门户网站广告收入第一把交椅;在facebook和twitter等还在苦苦探寻时,腾讯早已找到自己的sns盈利模式。这种完胜的局面在其他行业从未出现过。
《21世纪经济报道》主编刘洲伟曾总结说,中国货、以姚明为代表的人力资源和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成长性是中国崛起的三个符号。
互联网的巨大成功,不仅仅是一个支柱产业的崛起,更推动了中国崛起的进程。中国互联网在世界舞台冉冉升起,世界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中国。正如中国资深互联网观察家林军所说:“中国互联网的出现,让‘要改变世界,再改变自己’的盛世恒言成为可能。”
传奇@互联网
“在中国经济低迷的时候,互联网起着对冲的作用,在中国经济向好的时候,互联网成为放大器。”林军根据自己多年报道互联网产业的经历如是总结。也就是说,互联网产业在经济好的时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在经济低迷的时候,更是带动经济走出低迷的重要手段。互联网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回顾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15年,每到中国经济的低谷之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必能起到缓冲的作用。1998年中国经济面临着通货紧缩,同年搜狐、网易起步,分别率先推出分类搜索和免费电子邮件服务;新浪、腾讯、联众、3721诞生。以新浪在纳斯达克上市为标志,迎来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美国上市的第一个高潮,也使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随后2004年,中国经济因为紧缩而恐慌,但在这一年,互联网产业迎来汹涌的第二轮境外集体上市热潮。这一年,手机服务供应商掌上灵通在美国纳斯达克公开上市,成为首家完成上市的中国专业sp;tom online分别在纳斯达克和香港联交所上市;盛大网络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挂牌交易,融资额为1.5亿美元;腾讯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募集了2亿美元的资金;空中网登陆纳斯达克,融资规模达1亿美元;中国人才招聘网站前程无忧网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挂牌,融资7350万美元;“第九城市”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形成了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密集的上市狂潮。
2008年,在金融危机袭来之时,相对于其他行业,互联网仍然蓬勃向上,并且以自我独特营销价值成为传统企业提高营销效率的优秀平台。在2009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专家和业内人士普遍断言,互联网经济将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对历史上三次产业革命分析后指出,技术革命带动经济的起飞,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造就了世界经济的新一轮繁荣。在应对此次金融危机中,互联网大有作为,它提高了经济发展中运行的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十年前,互联网泡沫破灭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重大的损伤,当时的互联网是危机的制造者。十年后,情况截然不同,互联网不仅没有倒下反而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创新@互联网
创新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而互联网以其一贯的开放性、渗透性和创新精神展示出独特的魅力。曾几何时,就像从阿拉丁神灯中走出来的精灵顷刻之间变成了一个魔力无边的巨人,互联网成为推动全球化进程、使世界变得扁平、未来变湿的主力军、信息的海洋、交互的媒体、生活的助手、社会变革的驱动器,成为人类社会史无前例的、全面的基础设施平台。
外界一直以来都批评中国互联网市场依靠着模仿西方同类产品来谋求发展,但真正成功的企业,随后都融入了一些独特的技术和文化特质,并制定了相应的商业模式。毕竟,要在这样一个规模巨大且非常特殊的市场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不断创新。
近些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迅猛,境内中文网站已达290万个。从互联网的繁荣中,中国学到了知识和经验,迅速成长的市场不可避免地催生出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互联网的创新已不再是发达市场的专利。
在中国互联网这片新商业的热土上,信息高度密集、发展瞬息而变,创新已经超越了技术的范畴,呈现出生机勃勃、繁荣发展的好势头。在这里,交易形态和商业模式日新月异,电子商务、门户网站、网络游戏和搜索引擎的财富价值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新闻超市、免费邮箱、即时通讯、社区等新产品层出不穷,而以新浪博客为代表的web2.0技术颠覆性地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所有这些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不但极大地改变了普通人的生活方式,而且见证了知识经济时代技术与管理如何创造财富。
以新浪为代表的门户、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以腾讯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网站和以盛大网络为代表的网络游戏公司,在喧嚣的互联网泡沫中起步,经过不断摸索,已经成为行业的标杆企业。这些世界级中国互联网企业向世人证明,无论是技术还是商业模式,中国市场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创新,而且这是对中国市场特质的直接反映。正如wiki平台网站互动维客创始人兼ceo潘海东所说:“好的东西会逐渐回流到西方世界,这就像是一个循环。”
年轻@互联网
伴着中国互联网一起成长的,是出生在1980年以后的中国年轻一代。被称为“80后”的他们,正在成为网络的重要力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监测数据表明,中国网民年轻化趋势明显,30岁以下网民比例从1997年的41.9%升至2008年的60%,总数近2亿。年轻族群持续保持最庞大人数。
当2亿人决定要做一些事情,其他地方一定会产生涟漪。不论是网络聊天工具msn上“爱中国”的签名潮,还是豆瓣网上的公益小组联盟,亦或是反cnn网站,借助互联网,中国年轻人从“个人主义”回归到了“集体主义”。他们关注公共事务,通过网络发出自己的声音,参与社会的进程,大爱微行,用他们的力量塑造着未来的中国。
在大多数情况下,互联网只是被当成一个渠道或工具来谈论,但对于伴随互联网一起成长的年轻人来说,互联网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消费方式、社交方式和自我认同等诸多方面,网络化生存的理念正在变得不可或缺:网上看新闻、查信息、互动聊天、开会、购物、拍卖、交友等等,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距离越来越近,也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生活形态。
针对18*9*124岁的年轻人,微软与synovate联合展开的一项调研活动显示,年轻人是最活跃的互联网用户,他们每天把一半的休闲时间用于上网交流,并参与各种活动。94%的年轻人经常阅读电子邮件,80%的人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或最新的消息,76%的人通过互联网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以及使用即时通讯软件与他人沟通。
互联网对年轻人的影响逐渐加深,也将给品牌提出更多新课题。新一代的年轻人相信自己的观点,并且渴望影响他人。根据微软的调查显示,中国的年轻人中有83%会通过即时通讯、电子邮件和社交网络与同伴分享信息。针对这一变化,品牌需要进行参与程度更高的互动活动。在回答如何通过互联网与品牌进行互动的问题时,28%的年轻人表示他们会在论坛上讨论品牌,23%的人会在即时通讯活动中谈论与品牌有关的内容,19%的年轻人则选择将品牌相关的内容融入个人主页或社交网站里。
互联网上,汇聚着中国最年轻、最活跃、最有希望的人群,他们是影响中国未来的力量。把握未来就要把握年轻,而研究年轻人,就必须要认识到中国的年轻人是在互联网环境中耳濡目染长大的。
未来营销主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社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和媒介,并越来越深远地影响到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当上网已经成为网民吃、穿、住、行之外的第五大基本需求,网络媒体自然而然跻身主流媒体行列,与电视、报纸等并驾齐驱,成为公司传播、沟通、营销和贸易的一种重要途径。
当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当中国网络广告市场以每年高出传统媒体广告一倍的速度在增长;当中国网民借由网络平台进行沟通、表达自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当网络营销的实质走向“精准”、“体验”……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与互联网相融合的手段,强化竞争力,这其中借助互联网开展在线营销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对于传统媒体广告50年的发展历程,网络广告需要经历一个成长过程,总结出一套通行的、规范化、体系化、可复制的理论和指导原则。2008年,新浪根据10年网络营销经验推出impact网络营销理念,从营销介质和方法两方面总结出的六大核心要素,将有望成为网络营销行业的操作准则和指导原则。
互联网正在成为商业力量角逐的主战场、营销创新的主阵地。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互联网的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其中网络广告的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人民币。
展望未来,中国互联网厚积薄发,前程似锦。
中国互联网上拥有最多的消费者,拥有最快的发展速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向农村推进,届时“随时、随地、人人”都能上网的现实将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在中国商业互联网背后,技术储备雄厚,3g正在向我们走来;日趋成熟的web2.0将持续定义新一代的年轻人;互联网产业的规模效应越发显现,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线上和线下的全面融合将使得互联网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对任何品牌来说,拥有互联网就等于拥抱年轻、拥有未来。正如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博士所说:“五年之后,每个企业都是互联网公司。如果不使用互联网、不利用互联网,企业将无法生存。这就像高速公路一样,每个企业、每个人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