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园地选择:蓝莓栽培范围较广,可根据当地气候选择适宜品种,但干旱少雪、易受霜冻的北方地区不宜发展。选择的园地坡度要小,不宜超过10度;土壤pH值4.0~5.5,最适范围4.3~4.8;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5%;土壤疏松,通气良好,湿润但不积水。
2.园地准备:园地选好后,在定植前一年结合压绿肥深翻,深度以20~25厘米为宜,深翻熟化后整地。在定植前还要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土壤进行改良,以利蓝莓生长。当年挂果蓝莓树苗 种植病虫害管理
3.定植:蓝莓春、秋栽植均可,以秋栽成活率高,春栽则宜早不宜晚。株行距,兔眼蓝莓常用2米×2米或1.5米×3米,高丛蓝莓用1.2米×2米,矮丛蓝莓用0.5~1米×1米。兔眼蓝莓白花不实,最好配置高丛蓝莓作授粉品种。高丛和矮丛蓝莓白花结果率较高,但配置授粉树可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配置比例为1∶1或1∶2。
二、土肥水管理当年挂果蓝莓树苗 种植病虫害管理 种植病虫害管理
1.土壤管理:蓝莓根系分布较浅,而且纤细,没有根毛,因此要求土壤疏松,通气良好。
①清耕法。从早春至8月份都可进行清耕,入秋后清耕对其越冬不利。高丛蓝莓在沙壤土上栽培常用清耕法。清耕深度以5~10厘米为宜,过深易伤害根系。当年挂果蓝莓树苗 种植病虫害管理
②生草法。采用行间生草,而行内用除草剂。生草法与清耕法相比,同样有利于提高产量,并且具有保持土壤湿度、便于机械作业的优点。
③土壤覆盖。土壤覆盖在蓝莓生产上应用广泛,它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和保持土壤湿度、降低土壤pH值、控制杂草等多种作用。给矮丛蓝莓土壤覆盖5~10厘米锯末,在3年内产量可提高30%,单果重增加50%。树叶、稻草及其他作物秸秆也可应用,但效果不如锯末。当年挂果蓝莓树苗 种植病虫害管理当年挂果蓝莓树苗 种植病虫害管理
④除草。在蓝莓园管理中,除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做好了可使产量提高1倍以上。在蓝莓生产中,广泛应用化学除草剂。这是因为人工除草费用高,又易伤害根系,特别是矮丛蓝莓栽培,由于根状茎串生行走,几年后整个果园连成一片,根本无法人工除草。蓝莓园常用的除草剂有、西玛津、氨灵、2,6二、
2.施肥:当年挂果蓝莓树苗 种植病虫害管理当年挂果蓝莓树苗 种植病虫害管理
①施肥种类。施氮磷钾复合肥比施单一肥料效果好;氮、磷、钾肥三者的比例以1∶1∶1为宜;以施铵等铵态氮肥为佳,不宜施硝态氮肥;蓝莓对氯敏感,不要选用氯化铵、等含氯肥料。
②施肥方法和时期。高丛和兔眼蓝莓可用沟施法,深度以10~15厘米为宜;矮丛蓝莓成园后连成一片,以撒施为主。施肥在早春萌芽前进行,也可在浆果转熟期再施1次。当年挂果蓝莓树苗 种植病虫害管理
③施肥量。过量施肥极易使蓝莓树体受到伤害甚至整株死亡,因此,施肥量的确定要非常慎重,必须根据土壤肥力及树体营养状况而定。
3.灌水:蓝莓根系分布浅,喜湿润,及时灌水十分必要。蓝莓灌水需要注意水源和水质,深井水一般pH值偏高,且钠和钙含量高,长期使用会影响蓝莓的生长和产量,可在灌水时用将pH值调554.5左右再灌,但应约间隔3次灌水再灌一次酸水。当年挂果蓝莓树苗 种植病虫害管理 种植病虫害管理极丰产。0以下,种植时要均匀拌入穴内。其他有机质指粉碎后的作物秸秆、稻壳、麦壳、树叶、锯屑等,经发酵后可作为种植蓝莓的较好资材。前几天,何东风带着两名村干部一起开车将辣椒送去批发市场,到达批发市场时是凌晨两点,而等到天亮时,才卖掉50多公斤。 本捕捞季的配额已经分配完毕。 美国植物防护协会委托进行的Kleffmann Group研究显示,农药行业在巴西地区的蓬展得益于的高补贴和低税率,除此之外,农药登记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农药也几乎不存在。有很多消费者认为国外牛肉比国产的更好,更。” 近期乌克兰多个地区不断发现非洲猪瘟疫情。
保加利亚的果农们在这一天身着民族服装,头戴葡萄枝编织的花环,剪下多余的葡萄枝,洒下香降钠咸丫疲祈望好收成。 据报道,今年苹果除了产量不佳,降雪也霜冻也了苹果的品质,这些损失也没有任何财政补偿。农场周围加装围栏,防止野猪与家猪。 受这一影响,本土产春节礼盒连日来销量激,水果、柿饼、小银鱼和带鱼等成为春节礼盒的“爆款”。同一时期,缅甸还出口了逾45万吨碎米,收入达1.3亿美元。
抗寒力强,剪枝要剪掉瘦弱和有病虫害的老枝;短缩旺盛的枝条以控制树高;剪掉密集的结果枝,保留全株花芽的50%左右,以确保良好树势的形成和果实的品质。
达尔贝托说:“建立直接采购渠道,有助于帮助农户生产和销售成本,更大经济利益。 预计2017年,除大豆外的农产品价格接近或高于2010年的价格水平。 数据库将覆盖整个非洲和近东区域,重点是正在或即将面临物理性或基础设施原因缺水的主要。中柬之间的互补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来柬投资农业领域,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将有更多柬埔寨优质农产品出口到。 由于养猪成本低,是主要的猪肉出口,曾经想要将猪肉大量出口给,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未与签署猪、野猪及其产品准入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