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称,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一省之域,集寒带、温带、热带气候为一体,形成了山高谷深,江河纵横,“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立体动植物奇观。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各种可供食用的野菜随处可见遍地生长。
云南有着26个勤劳、朴实、勇敢、智慧的民族,这些兄弟民族有着自己的风俗和饮食习惯。在民间,食用野菜的历史相当悠久。过去,他们往往以野菜裹腹充饥;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野菜以它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天然无公害等特点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一种真正的、天然的绿色食品。吃野菜正成为从老一辈的困苦生活标志转变为新一代人们尝新鲜、追求回归自然的一种新时尚。
这里收集的野菜品种均为当地居民大量采集食用者。因此在采集和食用时要特别注意加工方法,可能时先访问当地居民了解可食品种及加工方法,以避免误食有毒植物引起中毒。
云南的野菜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因此,加强对野菜这一宝贵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不失为农民致富的一条好途经。介绍云南野菜,一是向广大读者介绍野菜的有关知识和食用方法。二是是想唤起广大读者对我们云南的自然资源——野菜的热爱。它不仅仅是为了充饥裹腹,更是一种享受。它将丰富我们的生活,丰富生命的内容,让我们活得更有乐趣。
麦子草
别名:银葛太叶
生态:多年生草本,生于山野。
形态:叶根生,基部包茎,披针型或广披针形,边缘具小锯齿,叶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具有毛,夏秋之交,叶腋间抽茎,着升头状花。
采食季节及方法:4月至5月采嫩茎嫩叶,炒吃或煮吃。
清明菜
别名:年菜、火花菜、鼠曲草、味低喳啦(哈尼族)
生态:二年生本草,多生于道旁田野及埂边。
形态:茎高约10至50厘米,基部分枝多,直立或斜生,全体密披白色的棉毛,幼小时伏地丛生,以后逐渐长出茎叶,叶互生匙形或披针形,边全缘,顶端钝。黄色小头状花排列成伞房花序,苞片膜质光滑,叶面密生众多白色小绒毛,呈灰白色。果瘦,椭园形细小。
采食季节及方法:2月至5月采嫩尖,用开水漂一次,加在米中做饼或做饭吃。
马蓝头
生态:多年生草本,生于田野间。
形态:茎高不到1米,叶绿色平滑,互生,披针形,有粗锯齿,叶质粗涩,下部的三脉明显,秋天梢上分枝,枝头各生一头状花,带蓝色,无冠毛。
采食季节及方法:3月至4月鲜嫩时采全株用开水烫后,凉拌或炒食
尖刀菜
生态:多年生草本,生于田边地头。
形态:叶披针形,基部老叶有时呈羽状分列,夏天茎端分枝,着生头状花序,由黄色舌状花冠合成,果实生白色冠毛,能乘风飞散。
采食季节及方法:7月至8月,采其嫩叶炒吃。
鬼针草
别名:搓搓菜
生态:一年生草本,多生于田野、荒地旁,尤其是水沟边为多,路旁也有。
形态:茎高0·3至1米;三出二回羽状复叶,小叶倒心脏形或卵形,边缘具不规则细尖齿,有长柄,上部叶互生,较小,羽状分列;头状花序,有长柄,舌状花白色,管状花黄色;果瘦,黑色,顶上有倒毛的硬针刺。
采食季节及方法:7月至9月,采其嫩叶及枝端嫩尖,炒吃。
革墨拍
生态:一年生本草,生于荒野。
形态:茎高0·3米左右,上部分枝,叶互生,椭圆形,通常羽状分裂。夏秋之交开白色小头状花,略成小穗状,花冠全为舌状。
采食季节及方法:4月至10月采嫩尖及嫩叶,炒或煮吃。
飞花菜
别名:观音菜、革命菜、飞机菜、帕哑嘍(傣族)、光东委扭(哈尼族)、吗棍(瑶族)、胖菜等。
生态:多年生草本,生于山野间,尤以道旁及半山坡为多。
形态:茎直立,分枝少,高达一米,叶深绿色,羽状分裂,夏秋之交在枝头顶端开头状花,小花,金黄色,极美丽。
采食季节及方法:四季都可采嫩尖,用开水烫后炒食。
野蒿菜
别名:一年逢
生态:二年生草本,生于原野路旁。
形态:茎高可达一米许,直立。叶细长呈披针形,直立互生,茎和叶都有毛,夏天梢上生多数小枝,密生浅绿色小头状花,花冠白色,带紫晕。果实有冠毛,易于飞散
采食季节及方法:3月至5月,采枝端嫩尖,用开水烫煮3—5分钟,再用清水漂后炒食。
辣子草
别名:黄花菜、叉叉菜
生态:一年生草本,遍生于田野、荒地和菜园附近。
形态:茎高10—60厘米,叶树生,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叶尖钝或渐尖,基部稍圆,边缘有粗糙的锯齿,头状花序,花很小,黄色。
采食季节及方法:5至7月采嫩尖和嫩叶,用开水烫,再用清水洗到无苦味,然后炒食或煮汤。
大苦马菜
生态:多年生草本,生于田埂、土坎道旁。
形态:根生叶,长约20厘米,叶呈羽状深裂,最上裂片呈三角形,边缘具不规则锯齿。叶间抽茎,长30—40厘米,茎和叶无毛平滑而质软,背面灰绿色,正面绿色。初夏茎顶分枝,开白色微红的头状花,花冠舌状。
采食季节及方法:4至6月采嫩枝尖及嫩叶,用开水烫煮后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