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兔业生产现状
云南兔业在80年代长毛兔热时兔的存栏数曾发展到130万只,之后,兔的数量滑坡很大,兔的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兔业的生产和兔产品销售由原来的有领导部门、有组织、有技术培训和推广、有多系统多部门参与的状况,逐渐变成了后来的无实质性的领导部门、自生自灭、自由发展的状况,只有“云南省养兔协会”在兔的技术咨询和服务方面在苦苦支撑。直到2001年省政府才明确兔业的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归到省畜牧局,在这以后才对全省的兔业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查了解,并逐步进行了统计。根据近3年业务部门的统计,全省兔的存栏、出栏和规模养殖户的情况如下:
从上几个表可以看出:云南近3年来年存栏兔70万只左右,年出栏兔100万只左右,小规模养殖户在减少。从分类兔来看:
肉兔生产缓慢发展:近2年来肉兔年存栏稳定在46.5万只,年出栏64和70万只,小规模养殖户明显减少,大规模养殖户略有增加。
獭兔生产持续发展,但发展速度趋缓:獭兔存栏2005、2006、2007年分别为11万只、17万只、22万只,后面两年分别和比前一年增长了55%和29%;獭兔出栏2005、2006、2007年分别为24万只、34万只、37万只,后面两年分别和比前一年增长了42%和9%;獭兔不同规模的养殖户都在增加,特别是存栏几百只的规模养殖户增加显著,2005、2006、2007年这类养殖户分别为100户、209户、305户,后面两年分别和比前一年增加了109%和46%。
长毛兔生产仍在萎缩:3年来从整体上看长毛兔的存栏、出栏和规模养殖户都在减少,还可能继续减少下去。
二、兔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兔产品的出路问题严重制约了整个兔业的发展
兔产品主要有兔肉、兔皮和兔毛,人们能直接消费的是兔肉,而兔皮和兔毛都要经过加工才能进入人们的消费。云南由于没有吃兔肉的习惯,兔肉的市场一直很小,人们的肉食主要以猪、牛、羊、禽肉为主,吃兔肉的人很少,一般人家很少有自己做兔肉吃的,只有在一些餐馆和宾馆才可吃到兔肉,这样从整体上看兔肉的消费量就很小,但有时又会出现短期的、局部的不足或过剩,如近来疫苗生产用兔所产生的兔肉就主要发往四川,最终过小的兔肉消费量严重制约了肉兔生产的发展;獭兔皮不愁销路,全部销往省外,受国内大市场的影响,主要看獭兔皮质量和销售时市场行情的好坏,近些年全国獭兔皮市场较好,我省獭兔的快速发展主要受此因素引导,但也出现了獭兔皮价格波动幅度大,獭兔皮市场信息滞后和不透明,收购环节混乱等情况,对发展獭兔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兔毛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轻纺原料,我省的兔毛也是全部销往省外,但现在兔毛价格太低,加上我省兔毛生产的规模太小,使得我省的长毛兔生产不断在萎缩。在省内真正存在巨大消费潜力的只有兔肉,而兔肉消费市场的开发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2、兔的产业地位几乎被忽略
由于目前我省兔产业的规模太小,在畜牧业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在大多数地方自然未被列入畜牧产业之内,只在极少数兔业发展有一定基础的地方受到当地政府、畜牧部门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3、对兔业认识不足
目前大多数人对兔业的认识都很少,不知道兔业有别于其它养殖业的一些特点,不了解兔肉的营养特点,不了解兔毛和兔皮产品的优势,看不到兔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甚至许多畜牧部门也是这样。
4、种兔繁育体系薄弱
我省现仅有省级种兔场一个,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销售的种兔都具有系谱资料和检疫合格证,种兔质量可靠,但种兔的品种和数量还不能完全满足兔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种兔的持续选育提高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些地市、企业及私人也有一些种兔场,其中有的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有的没有,种兔质量差异很大,很大一部分根本达不到种兔的质量要求。在某些局部地区因兔业生产一时急需,一些养兔场和养殖户把能卖出去的兔都当作了种兔,这将对整个兔业的未来发展埋下隐患,有关部门应给以及时纠正和引导。
5、兔业缺乏科技力量的支持
专门从事于家兔饲养管理、繁殖技术、疫病防治、饲料生产、兔产品开发的人才和机构都很缺乏,生产中的许多具体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和解决,畜牧部门也缺乏这方面的专门人才。2007年夏季很多兔场出现了大量的子兔死亡,至今都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和什么疾病。
6、兔业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
我省在兔业方面的龙头企业甚少,只有几家集养兔、技术服务和购销为一体的企业,如曲靖的利民獭兔公司,昭通的天乙养殖公司等,我省的獭兔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与利民獭兔公司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带动是分不开的。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生产兔配合饲料的企业,也还没有一家从事兔肉深加工的企业,这也是我省兔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云南省家畜改良站 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