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支付宝早就投入巨资补贴,大力推广旗下刷脸支付“蜻蜓”(没错,就是这个名字),但效果不理想,用户普及率较低。
而近日,微信官方宣布,“微信青蛙Pro”正式对外发售,售价1999元。
微信青蛙Pro是微信针对商家推出的刷脸支付工具,前后双屏,搭载3D结构光,并且会提供一系列商家服务、会员生态等等。为了推动商家积极购买使用,微信支付还对此推出一系列补贴返现。
可以说如今微信和支付宝都在争夺刷脸支付的流量入口,然而:
“您如果现在用刷脸支付的话,还能享受随机立减..”“不用了,还是扫码吧。”上面的对话,是在实体店中常见的场景,刷脸支付难以普及,一方面是大家习惯了扫码,另一方面是对信息安全的顾虑。
前不久,央视财经频道报道了一则新闻。
在某转二手平台上搜索关键词”人脸数据集“,就会看到这样一件商品,“人脸相关算法训练数据集”,标价10元。打开商品介绍后看到,这个数据集包含五千多张人脸照片,有很多还是同一个人的不同表情的脸部照片。
当然,经过这次的报道之后,目前常用的二手平台上面已经找不到相关的内容了。
但这真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引出了今年大家都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刷脸支付真的靠谱吗?我们先从软件层面讲起。11月28号,2019CIS网络创新安全大会金融科技专场上,蚂蚁金服高级算法专家薛峰介绍了蚂蚁金服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做法。
总结来看,就是三个方面:
1)Tag(标签),官方称之为敏感数据智能打标技术;简单来说,就是用打标签的方法将信息分类,然后把需要保护的数据单独保护起来,然后还能够和其他服务串联的信息就跟其他业务系统集成起来,提供更好的服务。
2、Enhace(增强),这一部分主要是AI安全增强技术;这里他们主要介绍了两个具体的应用方法:差分隐私和可信硬件。
差分隐私的原理就是在原始的数据中增加一个用来干扰的“噪声”,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泄露的部分倒推出个人信息。这个过程好比你解数学题的时候先看了答案,然后倒推解题过程。可信硬件就比较好理解了,我们的手机很多都会专门设置一个用于储存指纹、面部识别数据的硬件区域,这就是所谓的可信硬件。
3)、Detection(侦测),又称智能威胁识别技术;这里他们提到,很多安全事故都是因为员工的意识问题,比如说把敏感数据文件发送到外部,或者是员工查了一些不该查的东西等等之类的。这一部分则是围绕内部威胁、BotDetection反爬(机器侦测和反爬虫)、经典安全问题、AIAttackDetection(AI攻击侦测)这四个方面展开的。
很好奇,他们上班都看什么不该查的东西,我有一个朋友也想看看。
而且他们表示,支付宝的刷脸支付数据是不会保存在本地的,不会有人接触到这些数据。而且,“数据被编码以后,放在系统里面,数据没有人触及,也不可以回溯到人脸”。这样看来,刷脸支付安全性还是比较有保障的。另外,从硬件上讲,目前不管是微信的“青蛙”,还是支付宝的“蜻蜓”,从网上的资料可以看到,它们识别人脸时所使用的皆为3D结构光摄像头。(看图)
这个3D结构光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毕竟Apple宁愿要一个大刘海也要保留下来的技术,可见其地位。这里在啰嗦一句,这个摄像头的两大特点,一是安全,拿照片是骗不过机器的。二是通用性强,暗光环境下也能解锁。所以,基本上可以判断目前的硬件是比较靠得住的。
软硬结合,刷脸支付真的不用怕“丢脸”。
说了这些令人看不懂的技术问题,还有一个跟大家分享的。
多家中国科技公司,正在联合国在指定新的刷脸标准,相关草案将于2019年底前完成,并将快速审批。参与的公司有,中兴、大华和中国电信。据称,在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中,中兴、大华等公司都提出了新的国际标准,用于人脸识别、视频监控、城市和车辆监控等场景。整个联盟由近200个成员国组成,对非洲、中东和亚洲的发展中国家有极大影响。
可以看到,这提出标准的同时,我国的刷脸技术已经普及全球大部分地区了,包括南非、乌干达、东南亚等各种地区。
刷脸标准的制定,不仅对整个行业有重大的意义,对我们国家也意味着刷脸技术上,我们也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就如同我国建设的北斗卫星一样。
现如今,刷脸打卡、刷脸解锁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现在刷脸支付也在大力推广之中。可以说,“脸”的重要性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