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农村报
镇平县侯集镇2003年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金鱼之乡”。侯集镇这个地方水利条件并不好,为什么会成为“金鱼之乡”呢?笔者带着这个问题来到了侯集镇,采访了该镇党委书记赵国安和镇长朱林森。 做成需要独具慧眼 到侯集镇看金鱼,必到向寨村。不仅是因为向寨村的金鱼最多,更重要的是向寨村是该乡金鱼发展的起源地。 镇长朱林森介绍说,上个世纪80年代末,向寨村李广照、李广志兄弟俩到广州打工,看到人家养的金鱼很好看,就买了几条带回村里。他俩试着把金鱼养在家门口的小水坑里,过了几天,金鱼不但活了下来,而且还进行了繁殖,他俩就把金鱼拿到贾宋市场上去卖,没想到一条金鱼能卖到5角钱。接着,他俩就又到外地购置了金鱼进行繁育,结果一年下来,他俩收入竟有几千元。于是,这个项目就逐步在当地推广开来。 做大需要形成规模 上世纪90年代,向寨村的金鱼养殖面积扩大到了100多亩。这时,侯集镇的金鱼开始在外边有点名气了,外地的客商也陆续前来订货和洽谈业务。 朱林森说,这时候,侯集镇果断地把金鱼养殖业确定为该镇的一大支柱产业。 侯集历届政府都意识到,金鱼产业要做大,必须上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没有规模,也就没有更大的经济效益。镇政府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扶持金鱼养殖业的。一是强化宣传,积极营造发展金鱼养殖的舆论氛围。金鱼养殖具有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特点,镇里抓住这一特点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二是制定优惠政策,为金鱼养殖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该镇对发展金鱼养殖的农户优先调整土地、优先资金扶持、优先审批,并对所占土地两年内免征提留、承包费和特产税,还规定池塘有继承权,可依法转证、转包、入股等。三是对农户实行小额贷款,使农户都有资金发展金鱼养殖。 政府的引导使该镇金鱼养殖规模迅速扩大,现金鱼养殖村已发展到26个,养殖水面6800亩,养殖数量达40000多万尾,效益达6000多万元。农户仅此一项人均增收2500元。 做强需要胆量气魄 小小的金鱼项目,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有一定的胆量和气魄。 赵国安书记说,当金鱼养殖规模形成时,问题也就出来了,比如说,内部竞相压价、在外相互不正当竞争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势必会影响金鱼养殖业的发展,会砸了多年来侯集人辛辛苦苦创出来的金鱼品牌,怎么办? 镇里经过市场调查后,果断提出了开拓市场要有“一盘棋”的经营理念。一是统一品牌、统一价格。二是不断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镇政府加大了对水产区域的资金投入,使水通、电通、路通,还协助鱼农在全国14个大型水产品市场建立供求关系,使生产的金鱼长成一批、销售一批。目前,该镇所注册的“神游”牌金鱼,不仅销往北京、上海、广东、新疆等17个大中城市,还出口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一条金鱼到底能翻出多大的浪来? 赵国安一语惊人:“小金鱼翻金浪。” 赵国安说,一亩池塘的金鱼最低可收入4000多元,最高可收入万余元。这岂不是土里生金?在金鱼养殖有一定规模的前提下,围绕金鱼又产生了许多相关行业,如孵鱼苗厂、塑料厂、氧气厂等,和金鱼配套的观赏草、观赏容器、饲料加工、立体包装等加工厂也将应运而生。由此可以看出,小项目只要做好,同样能形成大产业,带来高效益。